-
-
李红梅 主任医师
简介: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杂病,尤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消化道溃疡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脾气虚主要是因为脾气不足、运化、升清、统血方面出现的一系列虚弱症状。
脾主运化,脾气不足见于无力导致水湿停在中焦。会引起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稍微吃点就感觉肚子胀。当人饥饿的时候,脾气会更虚,更容易气滞,腹胀会更加明显,脾能运化水湿,水湿不能运化就直接进入到大肠,就会导致了腹泻。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气和气血化生不足,不能充养机体,出现的疲惫,出现了乏力、气少、气短、不爱说话、面色苍白的表现、脾虚统血无力,可以见到各种出血性的疾病。
中医上的脾是五脏之一,具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的作用。主运化具体体现在,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
-
肺气虚的诊断
肺气虚顾名思义就是肺气虚肺的生理功能减弱少气乏力,稍微做点劳动或者运动就会觉得气很喘,呼吸气促。并且,肺气虚的病人身体的免疫力或者抵抗力低下,就很容易会造成一些感染,容易导致感冒,多有畏寒、流清涕的症状。特别是在天气干燥... 详细»
-
-
肺气虚的病因
肺气虚又称为肺气不足。指肺的生理功能减弱而致肺气不足。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声怯懒言,痰多清稀,自汗畏风,易感外邪,面色白,神疲乏力,稍有劳累则气喘吁吁,多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 详细»
-
-
水肿气虚血瘀
水肿通常是中医病名,气虚血瘀通常是指气虚血瘀证。水肿气虚血瘀证是气虚推动血液无力,导致血瘀和气虚的病理现象同时存在影响三焦气化功能导致的水肿,需遵医嘱用药治疗。气虚血瘀证引起的为水肿,患者的轻重程度不一,一般是四肢或全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