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贵宾 主任医师
简介: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手汗症和漏斗胸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医联媒体:您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从医的呢?
乔贵宾:其实我也没想到我会做胸外科医生,但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对肿瘤学很感兴趣,包括我的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我都是做食管癌的课题,它是胸部肿瘤。其实每一个男孩子学医以后,如果做临床医生,大家还是都喜欢做外科医生的,因为外科医生,男孩子觉得符合自己的性格,大开大合,而且成就感强,能帮到人,所以当我研究生毕业,选择从事哪个科室哪个专业的时候,有胸外科这样的一个机会,因为胸外科大多数面对的病人是肺癌、食管癌,跟我的兴趣点在一起,另外刚才说了,我想当外科医生,所以就选择了胸外科这个专业。
医联媒体:您从医多少年了呢?一年大概做多少台手术?
乔贵宾:我从1993年毕业到现在,真正当医生已经30年了,学医是一个成长比较慢的职业,做了30年,做到今天我觉得时时刻刻都在学习,确实永远都是学生。现在我一年的手术量,大概在1000~1500台左右,每年不太一样,我认为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不在量而在质,我经常给医学生讲临床思维,做医生尤其外科医生,我们是做手工活,不是说你做一千台、一万台,你就一定会做得很好。以前有人说过,脑袋比手更重要,就像我经常给学生们讲,大酒店里的特级厨师做出来的菜,色、香、味绝对是顶流的,但是大排档里面做盒饭的厨师,一天可能做几千份,色、香、味方面,可能就没那么完美。所以,我们作为外科医生,其实要具有一定的量,你做的很少,技术不熟练,对它的认识不够深刻,但是做到一定的数量以后,可能用脑思考、改进、改善,这样的外科医生,才是一个好的外科医生。
医联媒体:您每周的工作大约是怎么安排的呢?
乔贵宾:一周的工作,做医生就飞起来了,每天必须做时间管理大师,要把时间合理运用好,像我们这样的老医生,确实事情很多,医、教、研,不但要看门诊,不但要做手术,还要带学生、做科研,还要帮助基层医院会诊,所以必须安排好时间。我每天的节奏,可能睡觉的时间比较少,五六个小时,早上6点多起来,就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看一些咨询的内容,回答一些患者的问题,然后7点多一点,到病房去查房,8点钟准时交班,然后交完班要进行病情的讨论,大概8:30~9:00就进手术室了,进了手术室,几乎一天连轴转就做手术了,做到七八点是常事,病人多的时候,要做到半夜,经常有12点以后,但是手术间隔还是有休息时间,比如说做完一台手术跟下一台手术,中间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间隔,这个间隔时间我可以处理一些公务,科室的行政管理、开会,做一些小的科普内容,比如说讲个小科普知识、录个小视频,或者给学生修改一下文章、论文,每天就是这样的节奏。每个礼拜我出两个门诊,两个门诊时间比较长,像周五早上8点多一点,交完班我就到诊室,一般都要持续到三四点,大概看80~100个病人,其实看门诊是我最劳累的一天,然后周一下午,一般2:00 到晚上7:30~8:00,看五六十个病人。所以,每天的时间都是非常紧凑,周六、周日的话,比如说参加学术会议、带教,有时候还有加班手术,非常紧凑,比较忙碌。
医联媒体:从医过程中,有什么令您感动的事情呢?
乔贵宾: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关于馒头的故事,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在心脏外科见习,大家知道80年代做心脏的手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还是很少,危险性很高,我当医学生的时候,在心脏外科轮转见习,突然有一天看到了一个陕北的老农,很朴素,然后带着大概是几岁的一个小孩,做了先心病的手术,手术很成功,做完手术以后,陕北的农民夫妻俩,拎了一筐的馒头,送到了医生办公室,当时我们没有特别的感觉,大家都觉得他们给我们送他们的特产,但是我们科主任把大家叫到办公室说,这是一个病人对我们医生最高的肯定,大家都要吃馒头,因为馒头上按陕北的习惯,白白的馒头上点了一个红点点,就是在陕北,在北方农村祭祀,都习惯用馒头上面点一个红点。所以,我到现在脑海里面,印象非常深,就是这个画面感很强的一个场面,当时全科的人都很感动,一个农民并没有多少钱来看病,给孩子做心脏手术,但是他最高的感谢,那比送任何礼物都贵重。没想到在我自己当医生生涯里面,也碰到了这样的事情,有两个夫妻,男的得了肺癌,我给他做了手术,做了化疗,做了综合治疗,最后他活得挺好,老太太得了食管癌,也是我给她做了手术,后来他们一直恢复得很好,但是很长时间没联系,当他们看到我在自媒体做科普,发现我换了单位,调动了工作,老两口坐地铁坐了很长时间,在我们广州最北边的,我记得应该是嘉禾望岗,他们来到我的办公室看我,然后他们就拎着一袋子馒头,他说他亲手做的。所以,我非常感动我们的医患关系,为什么我印象最深,就是这种双向互相的信任,我们的目标是治好病,保持健康,但是我们医患互相信任以后,达到了共同的目标,这个成就感最大。
医联媒体:您认为怎样才是好医生?
乔贵宾:我认为一个好医生,不但要有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医联媒体:您会建议子女从医吗?
乔贵宾:我非常希望我的孩子学医,因为我自己一路走来,我觉得医生是一个能帮助别人的职业,能帮到别人,每当我做完一个成功的手术,每当我治好一个病人,非常有成就感,可惜我的孩子,他从小看我很忙碌、很累,而且医疗很多不可预测的东西,所以他退缩了,但是当他考大学的时候,他跟我认真谈了一次话说,爸爸我最后觉得我从内心还是喜欢医生,但是我现在来不及了。
医联媒体:您工作那么忙,为什么每天还坚持做科普?
乔贵宾:我现在每天都在做科普,其实我碰到很多人跟我说,你做的宣传很好,其实我自己很反感“宣传”这两个字,当然了并不是说它是贬义的,其实我做科普,我的初心就是能帮到更多的人,我们每个医生做手术、看门诊,数量是有限的,我看得再多,我再劳累,因为时间有限、场地有限,就是那么多人,我再能干、再不累,每天也就是做那么多手术。但是做科普,它有一个好的效应,就是健康知识的传播,它是放大,可能很多病人同样的病,类似的病,它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病人的问题一样的,但是我每天只能回答一个病人的问题,或者见到我的几个病人的问题,但是如果做科普,它的这种扩大效应非常强,比如说做一场直播,有几百个人同时在听,几百个人的问题一下子就回答,这样子的话,更多的人获益,而且我的工作效率就更高。所以,这个是我做科普,我觉得它最让我值得坚持的地方。
-
【驰援日记】医护爱满院,一箱黄桃的故事
来自广东省中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中医专科护士肖英超日记:日期:3月15日坐标:湖北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感染隔离病房工作十年,始终谨记入职时吕玉波院长的叮嘱:“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当亲人,多换位思考,... 详细»
-
远渡重洋的医者仁心——“白衣外交官”张浩援助多米尼克归来
10月2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浩结束援外任务,平安返回广州。 详细»
-
【驰援武汉暖心小故事】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
武汉疫情爆发,普通人慌张远离。趋吉避凶,人之常情。可有这么一群白衣英雄,逆行而上。各地援助湖北医疗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不是不知道前面有多少艰辛在等着他们克服及忍受,但是迎难而上,只为了那句“我决心竭尽全力除... 详细»
-
抗疫英雄暖心故事:这一次,我不想再错过!
2021年6月2日,南方医院增城分院健康管理科护士长康玲作为医院第七批核酸采样医疗队,出征疫情高风险区——荔湾区白鹤洞村,参与三人小组疫情防控工作。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这已经是康玲护士长三度请缨、两度出征奔赴“抗疫”一线... 详细»
-
【驰援日记】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新冠感染时发生的小故事
隔离病区内10床李阿姨说这几天感觉全身酸痛,不愿意多动。巡房时,测量体温38.7℃,发热。我马上向医生汇报,并在评估了李阿姨的病情后,向医生提出刮痧退热的建议,得到医生的支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