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气针灸哪里,常用穴位有期门、太冲、支沟、阳陵泉、内关等。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穴位定位
期门: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第二:穴位针刺法的操作步骤
医生先用安尔碘为患者的皮肤消毒,以针灸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
扎针前医生双手严格消毒后,再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刺入。
拔针前,医生需对双手再次消毒。
如遇上针口出血,可用棉签按压止血。
第三:穴位灸法的操作步骤
穴位灸法,一般使用艾灸穴位,每个穴位艾灸大约10~15分钟,艾灸燃端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传递温热感,可达到温经散寒的作用。
注意灸火强弱要以施灸部位有温热感又不引起灼痛为度。
此外,岔气还可以根据辨证分型加减使用行间、膈俞、阳辅等穴位,具体请遵医嘱,切勿自行操作。
-
-
岔气了腰痛
岔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见的胸腰疼痛,是一种非器质性的病变,通常疼痛能够自行缓解。发生岔气,出现胸痛或腰痛时,先保持平缓舒适的体位休息,观察疼痛是否能够自行缓解,如果疼痛稍微剧烈,不能忍受,可以口服非甾体类的止痛药来... 详细»
-
-
针灸什么感觉
在针灸治疗时会产生疼痛的感觉,在进针后得气的位置还可能会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如果在针灸治疗时,医生为了追求效果,选择深刺,通常患者会感到疼痛的比较厉害。这是由于针刺穴位按经络传导的原因,针感越强说明治疗的效果越好。如果疼... 详细»
-
-
针灸后发热
一般是有两种情况:首先,因针灸期间没有注意保暖,感受风寒所致,可以出现发热、伴有恶寒、周身酸痛、乏力、头痛等症状,可以跟症状服用治疗风寒的药物,或者治疗风热的药物;其次,是因针灸调动机体阳气所致,这个发热通常不会引起其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