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贫血的注意事项如下:
1、婴儿、儿童及妊娠妇女的血红蛋白浓度较成人低,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
2、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即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即使红细胞容量减少,有贫血也不容易表现出来,容易产生漏诊。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降低,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专家认为我国海平面地区,贫血的定义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每升,成年女性(非妊娠)低于110克每升,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00克每升。
-
-
缺铁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区别
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在临床上都是属于贫血的种类,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缺血性贫血主要是跟患者体内铁缺乏有关。常见的是体内铁的丢失,过多摄入过少以及铁的转运出现障碍等等,一般常见于女性。而溶血性贫血的话主要是由于患... 详细»
-
-
宝宝缺铁性贫血
宝宝缺铁性贫血是比较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宝宝在生长发育期摄入量远远小于机体的需要量,从而导致了缺铁性贫血。宝宝缺铁性贫血时,可进食富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瘦肉等,同时,如果缺铁性贫血严重,还可进行口服铁剂的补充... 详细»
-
-
缺铁性贫血的饮食
贫血中最常见的分类一般是缺铁性贫血,也叫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主要是指铁元素的摄入不足,或者是铁元素的流失过度,导致机体中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失衡的状态。引起血清铁减少,以及贮存铁极度减少导致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病人群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