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可预防的疾病,如果婴幼儿有足够时间户外活动,且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对于母乳喂养或者部分母乳喂养足月婴儿,应在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补充至2岁左右。如果生长速度快,即便夏季阳光充足时,也不宜减量或停用维生素D。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乳类摄入不足和营养欠佳时,可适当补充微量营养素和钙剂。
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奶量摄入小于1000ml的儿童,应当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对于青少年期摄入量达不到维生素D400IU/日者,如奶制品摄入不足、鸡蛋或者强化维生素D食物少,应当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日。一般剂量也是400IU/日。
佝偻病其发病原因为维生素D缺乏,在初期没有得到治疗时,孩子体内钙、磷的代谢紊乱加重,除了初期的神经精神等不典型症状外,会逐渐出现典型的骨骼改变。1岁左右的小儿,因为胸骨和邻近软骨向前凸起或向内凹陷,形成“鸡胸样或漏斗样”畸形。
-
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佝偻病,全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指由于婴幼儿、儿童以及青少年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异常,进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的营养性疾病。佝偻病多发于2岁以内的儿童,尤其是3-18个月的婴... 详细»
-
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儿童佝偻病是儿童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由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引起。佝偻病主要影响婴儿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骨骼畸形,如方颅骨、肋骨外翻、漏斗胸、X型腿等。其中,头部和胸部的骨骼畸形会影响婴儿的智力发育和肺部的呼吸功能,... 详细»
-
婴儿佝偻病有什么特征
佝偻病早期的主要症状是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症状,如易怒、烦躁、出汗、刺激头皮而摇头。这些病症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中比较常见,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在佝偻病活动期的主要症状是骨骼变化,6个月以下婴幼儿佝偻病主要表现为颅骨软化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