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型尿血怎么治疗
-
病情分析:
运动型尿血一般是指运动性尿血。运动性尿血可由生理因素、病理因素所致,治疗措施取决于确切原因。病理因素可能包括肾结石、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一、生理因素
人体进行运动过程中,肾脏、膀胱等泌尿系血管组织会出现功能性扩张,甚至会诱发表层毛血细管破裂。这会引起生理性尿血,但无其他不适症状。该类型个体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进行充足规律作息,症状可在48小时内逐渐消退。
二、病理因素
1、肾结石:该疾病患者进行剧烈运动时,肾脏内结石组织会加剧对邻近黏膜刺激。这可能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并引起继发性尿血症状。急性发作期,患者可遵循医嘱选用硫酸阿托品片、盐酸屈他维林片、肾石通颗粒等药物,能够缓解尿血、尿痛、尿频等症状。待病情稳定以后,可能需结合医生建议,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治疗。
2、慢性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自身性免疫疾病。患者进行剧烈运动时,体内某些特定抗体细胞会加速合,并加剧对肾小球损伤刺激。因此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尿血、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等症状。确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甲氨蝶呤片、藻酸双酯钠片等药物,能够起到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减缓疾病发展进程等作用。
肾母细胞瘤等其他类型疾病,也可诱发运动性尿血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早就医检查,并结合病因进行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