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吸虫病?
-
-
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血吸虫病是指人体在感染血吸虫后,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肝脏,导致肝脏逐渐出现肝纤维化,从而出现门脉高压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血吸虫普遍出现在长江流域一带,但目前发病率较前明显下降,患者多有赤脚在疫区水中活动的病史,血吸虫的幼虫可通过皮肤,进入患者体内。
-
病情分析:
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血吸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寄生虫病。一般患者接触疫水l~2天后,可出现尾蚴性皮炎。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有轻度的肝脾肿大。如感染较重,可出现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治疗血吸虫病主要是根治病原改善症状,控制和预防并发症。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高度腹水和肝昏迷,一般可以吡喹酮总量60mg/kg于l至2日内分3~6次口服。并发症治疗可采用中、西医,内、外科结合的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