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原因,身体情况愈发下降。所以,很容易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很高。如今,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等各种原因,很多年轻人群发生心肌梗塞的概率增高。而且大多数的急性心肌梗塞都是在晚上睡觉的时间发生的,所以平时要格外注意避免睡觉过程中突发心肌梗塞。
怎么去避免睡眠中突发心肌梗塞?具体做法如下:
一、坚持规律的服用预防心肌梗塞的药物。有些人患有冠心病,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现象。平时要注意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来抑制血小板的推积防止血栓的形成,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预防心肌梗塞有效果的药物可以降低睡眠中突发心肌梗塞的几率。
二、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一些有心脏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注意饮食,少吃高油、高盐、高糖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平时不要抽烟喝酒,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器官造成一定的刺激,容易使内分泌调节紊乱,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还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提高人体免疫力。
三、注意三高数值。如果血压、血糖、血脂过高,很容易会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而且在晚上发作的概率比白天更大。所以,平时有这些情况的人要注意定期服用降低血压、血糖、血脂的药物。并且,定期检测含量,降低夜间心肌梗塞的发作概率。
四、晚餐摄入要适当。如果晚上东西吃的太多,就会导致血脂迅速升高。胆固醇在体内推积过多,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导致心血管堵塞。特别是刚吃完东西的中老年人就睡觉,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建议睡觉前两个小时最好不要进食。
五、警惕夜间打鼾。晚上睡觉出现打鼾现象,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状况。从而导致心脏供氧不足,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塞。如果一直有打鼾现象,就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缓解。不仅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概率,还可以增强精神状况。
-
-
心肌梗死检查
心肌梗死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加深,就会出现心前区憋闷胀痛等临床表现,若能够及时的进行检查,提早的确诊疾病,就能够为日后治疗疾病提供更为方便的诊断依据,防止疾病发展恶化。 详细»
-
-
心肌梗死猝死
心肌梗死,发生猝死的率比较高。据国外相关的研究数据统计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猝死的总体发生率在5%到20%左右。具体是因人而异的,需要与患者基础性心脏疾病以及年龄、就诊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相关,特别... 详细»
-
-
心肌梗死的症状
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就是说我们的心脏部位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很多心肌梗死都是突发性的,因此这种疾病犯了以后,会有不可预知性,因为心脏的功能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生命体征的消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