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一般指的是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症等引发的心脏、大脑或者全身组织缺血性或者出血性的疾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类疾病,到了50岁之后需要积极预防。因为50岁之后的中老年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会明显升高,而且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平时需要积极预防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避免疾病的出现而影响身体健康。那么,身体出现哪些表现,说明心脑血管疾病出现了?
1、身体麻木
平时生活中,如果总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麻木不适感出现,可能是心脏血管疾病正在接近了。因为在肢体麻木情况下,多暗示血液变得粘稠,而高血脂症或者动脉硬化的情况都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当四肢部位没有足够的血液、营养物质的供应,就会产生麻木感,甚至会出现步态不稳、偏瘫的情况,这些都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2、肠胃道不适
一般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后,肠胃道不良症状会明显。在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肠胃道功能下降,此时患者经常会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出现。有这些肠胃道不适反应出现,尽早通过合理的诊断来明确自己的心脑血管是否存在病变。一旦是心脑血管病变,需要尽早针对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展开治疗,改善局部的不良症状,防止肠胃道功能受损。
3、语言障碍
在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通常会有语言障碍出现。脑部血管发生病变时,患者会有语言障碍的表现。此时,患者通常会说话不利索,或者语言含糊不清,这与脑部血管受到损伤有关。因为控制语言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伤害,所以正常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会受到影响。如果短时间内发现自己的语言能力出现障碍、说话不利索等异常的表现时,多半与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有关,需要及时针对病情展开治疗。
4、头晕头痛
一般在心脑血管疾病来临时,患者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头晕头痛,甚至会出现耳鸣、意识障碍等情况,这些与心脑血管疾病影响机体健康有关。大脑以及心脏的功能下降,加上血管受到了损害,因此头晕、头痛等这些异常表现就会频繁出现。
-
-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它包括许多疾病并且成因复杂,多指由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心脏,大脑和全身性组织中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由于高死亡率,高患病率,心血... 详细»
-
-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分别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通过服用一些药物来改善症状或者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进程;手术治疗是通过外界的干预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开颅、开胸、搭桥。还有一类... 详细»
-
-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对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这些疾病在早期是无症状的,必须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和治疗,以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