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指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数量增多导致的巩膜、皮肤发黄的状况,新生儿因为对氧的需求量比较高,所以较常发生黄疸。但其又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新生儿为何会出现黄疸?
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生理性黄疸
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时,由于造血器官功能和机体对氧代谢的需求,使得红细胞的生成增多。而在出生之后,由于肺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的建立和运作,导致红细胞过多,因此造成了出生后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破坏后的产物代谢形成胆红素,直接导致黄疸的发生。该类型的黄疸通常为生理性,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二、酶的缺乏所致黄疸
胆红素的代谢需要酶类物质的参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主要由肝脏产生。新生儿在出生之后,肝脏的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因此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分泌不足,间接胆红素不能够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导致胆红素不能及时代谢。而间接胆红素不能溶于水,因此淤积于体内,不能及时排出,导致了黄疸的发生。
三、胆道功能不健全所致黄疸
新生儿的胆道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各项机能还不能正常发挥,而胆红素的排出需要经过胆道系统。因此,在该状况之下,胆红素淤积无法排出,造成了胆红素过高,继而出现黄疸。
四、母乳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的堆积,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进入新生儿体内,可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五、感染性黄疸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菌的感染,可导致新生儿肝脏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胆红素的代谢紊乱,发生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
六、溶血性黄疸
血型不合导致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最多见。溶血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一天内出现,并且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后果比较严重,因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治疗和护理。
-
-
新生儿黄疸原因
该疾病是指以胆红素代谢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其特征在于皮肤和巩膜变黄。表现的症状有,生理性黄疸,病人的面部和颈部皮肤出现浅黄色,严重的黄疸病人也可能有黄色遍布全身的症状,呕吐物和脑脊液也可以发黄。病理性黄... 详细»
-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原因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大多数宝宝会经历生理性黄疸期,足月宝宝的生理性黄疸期一般持续半个月左右,早产儿会延长,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 由于生理性黄疸期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且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水平维... 详细»
-
-
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胆红素的生成过多,或是自身的胆汁排泄障碍或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等原因导致的,新生儿自身如果患有新生儿肝炎综合症、新生儿溶血综合征、先天性胆道闭锁以及红细胞增多症等,都可能诱... 详细»
-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组疾病,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引起的皮肤、粘膜和巩膜变黄的症状和体征。黄疸的常见原因有溶血性黄疸,传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特征不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