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红霞 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儿科
母乳性黄疸指的是吃母乳的新生儿发生的黄疸。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黄疸,要比普通生理性黄疸严重得多,但妈妈们也不要过度担心,正常情况下,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也不会出现发烧、食欲不好的症状。除了比普通生理性黄疸的症状要严重外,一般不会有其他特殊症状出现。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1、少量多餐喂养。如果宝宝有母乳性黄疸现象的出现,可遵从少量多餐的喂养原则,让宝宝的大便次数增加,让体内对胆红素的吸收降低,减轻黄疸的指数。
2、注意保暖。出现母乳性黄疸的宝宝一定要做好保暖的工作,不要让宝宝发生一些身体上的疾病,防止黄疸病情的加重。
3、采取药物。若宝宝黄疸现象确实比较严重需要治疗的话,可以服用维生素C及B1、B6,可以保护肝脏,还可以服用维生素B12注射液0.1~0.2毫升,在足三里穴注射,隔日1次连用2~3次即可。
4、暂停哺乳。正常情况下,都是建议母乳喂养的,但如果出现了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可以暂停哺乳2~3天,待黄疸水平恢复以后即可继续哺乳。
温馨提示:
以上所提药物,一定要经过医生检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最好尽快让他进食以促进排便排尿,因为新生儿没有排出的胎便中含有大量的胆黄素,会增加黄疸的指数,通过胎便的排出,可降低黄疸指数。
-
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母乳喂养后出现的黄疸,叫做母乳性黄疸,通常持续3至4周,并在第二个月逐渐消失,少数患者可以延长到10周后自然退却,一般情况下无溶血或贫血的表现。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发生率也在逐年的增高... 详细»
-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指的是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使用母乳喂养,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偏高,从而出现母乳性黄的症状,例如皮肤变黄。母乳性黄疸是有关母乳喂养的特发性黄疸,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母乳性黄疸的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