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临床上属于肾内科疾病,以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上皮侧可见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按照病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称为继发性膜性肾病,另一种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具体的病因不明,研究表明多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有关。
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
(1)膜性肾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患者,起病往往不明显。
(2)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颜面或下肢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并伴有少量镜下血尿,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肾功能损伤和高血压。
膜性肾病的预防治疗
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肾活检,还需要完善血液、尿液等常规辅助检查。治疗上针对尿蛋白定量<3.5g/天,血浆白蛋白无明显异常或轻微异常、肾功能无明显损害的年轻患者主要采取非免疫治疗,如控制血压,大量研究表明膜性肾病的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几率很高,应预防性的使用抗凝药物;如出现水肿应卧床休息,抬高下肢,饮食清淡,严格控制食盐和蛋白质的摄入
-
膜性肾病的饮食
膜性肾病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其中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等原发性疾病时引起肾病的主要原因,其次还与日常的饮食规范、生活方式... 详细»
-
膜性肾病的饮食
膜性肾病是导致肾病综合症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之一,对于他的饮食要求,总体原则是低盐低脂,优质蛋白这个原则。如果在肾病综合症发病治疗期间还有比较明显水肿的话,那么饮水量也需要控制,避免加重水肿,每天吃盐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