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红亮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式,功效非常多,能够起到调理经脉,通淤活络的作用,对于治疗胃病也有一定的效果。胃肠道的功能紊乱,筋脉不通,郁滞都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出现。在使用针灸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配合进行综合治疗,用中成药调理,平时规律生活和饮食,这样对于恢复的帮助会更大。
针灸的功效与作用
1、可医治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2、可医治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
3、可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
4、可以疏通经络。
5、身体出现不适时,疾病会通过身体经络反应出来,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效果。如足三里穴,便秘时,用针灸可以通便,当腹泻时,足三里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这是针灸对治疗疾病起双向选择作用。
针灸注意事项
1、过度饥饿、疲劳者不可进行针灸。
2、针进皮肤时会产生疼痛感。
3、在进行针刺操作时患者应取用舒适自然的姿势。
4、针进皮肤后感到疼痛应及时告知医师。
5、针灸留针时应闭目养神。
6、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
7、针灸时可运用烤灯,让穴位局部保持舒适的温热感。
-
-
针炙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是传统的中医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理疗方式,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心理的作用,一般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同时还可用于各种损伤,如肩关节损伤,膝关节扭伤... 详细»
-
-
桑叶汤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核心答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辅助答案:桑叶,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恶寒、咽干咳嗽,以及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口干口苦等。适宜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