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马书鸽主治医师
立春之后至立夏之前这三个月称为春季,包含六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为四季之首,春气通于肝,肝属木,木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的特性;《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春季养生重在调肝养神、顺应春令之阳气升发舒畅的特点。
起居有常,夜卧早起
春季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多运动,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发。中医古籍记载:“春夏蚤起,与鸡俱兴”、“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也”。故应在子时之前即晚上11点之前入睡,早上鸡鸣时间即5点左右起床为宜。考虑到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方式,可以推迟到11点左右开始睡觉,早上6点左右起床。
饮食有节,忌酸宜甘
春季进食,宜辛、甘、平、淡为主,少食酸。顺应春之阳气开始升发,也可以适当吃些微辛温的食物,如韭菜、香菜、荠菜、葱、蒜等,以生少阳之气。中医有“辛甘合化为阳”的说法,因此可以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如大米、小米、大枣、扁豆、桂圆、枸杞子等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因酸味入肝,具有收敛、收涩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疏泻,因此春季应少吃酸味的食物,如山楂、话梅、李子、醋等;忌食人参、鹿茸、辣椒等大辛大热之品。
精神调摄,舒畅肝气
春与肝相应,肝主疏泻,在志为怒。良好的情绪有助于肝气疏泻,如果肝阳升发无力,或肝气郁而不发,则容易导致抑郁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精神放松、宽容、乐观,同时多户外活动,登高望远,踏春游行,以排解孤独、愁闷的情绪,同时还可通过多叩齿、伸懒腰、按摩太冲、行间等穴位以疏肝理气,保持神清气爽。
养血调肝,祛湿养阳
春季养肝,要注意协调肝脏的阴阳平衡,可以多吃些补肝养血,疏肝理气的食物,如枸杞子、桑葚、当归、熟地、玫瑰花、佛手等。岭南地区的春季,多湿多温,中医认为“湿气重,伤脾胃,脾虚则肝旺”,因此也应当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茯苓、芡实、莲子、白扁豆等。
春季也是备孕及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佳季节,趁着这个季节调理身体,还可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
1、五指毛桃煲鸡汤
材料:五指毛桃30g,土茯苓30g,莲子30g,芡实30g,土鸡1只,生姜3片。
制作方法:各材料洗净,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以后,转小火煲2小时,关火前放入适量盐调味。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适于气虚、阳虚兼有痰湿之人。
2、枸杞菊花茶
材料:枸杞子10g,菊花10g。
做法:将枸杞子、菊花放入茶壶中,冲入沸水,盖盖儿焖几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补肾益精,清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虚火旺的人群。
3、中药沐足
选用具有健脾祛湿、温阳补肾作用的中药进行中药沐足或泡浴,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
适宜于脾肾不足、气血两虚以及备孕的人群。
-
-
泥鳅营养价值高?教你3种健康吃法,补身又养生
据了解,泥鳅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食物,平时适当进食泥鳅可以获取里面的营养物质。因为泥鳅的肉质比较鲜美,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适当进食可以达到补充益气的作用。如果男性可以适当进食泥鳅,还对... 详细»
-
-
贫血如何养生
贫血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少所致。是通过测量人体内血红蛋白的浓度,来判断是否有贫血的症状。贫血患者应多注意补充铁元素,可以适当地用红枣、枸杞粥煮熟,坚持进食可以有效缓解目前体内贫血的症状。还可以在... 详细»
-
-
日常调理没做好,小病小痛少不了!4大养生法助你远离疾病
疾病多种多样,不论是小的疾病还是严重疾病,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机体健康,若可以增强抵抗力,提高器官功能远离疾病困扰,自然生活水平也提高,还不会承担疾病带来的痛苦。但是,很多人日常调理工作没有做好,小病小痛... 详细»
-
-
养生专家:人人追求清淡饮食,但营养不均衡只会让身体越吃越差
现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物质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越来越注重养生。有的人认为养生就是不能吃过多的肉食,得多吃素,不然容易患上“三高”等一些慢性疾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