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昨晚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有点快,什么原因?”“可能原因在于小潮气量和气道分泌物过多。调整呼吸机参数后还有纤支镜吸痰后下降了一些”。医生和护士在病房来回穿梭,仔细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滴,滴,滴……”监护仪发出提示音,呼吸机、高流量氧疗、CRRT等设备持续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时钟分秒跳转,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想到达利的油画。
这里是ICU,是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是救治新冠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最后一个战场。
ICU(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
日前,多地宣布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如何“保健康、防重症”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随着疫情的发展,救治的压力也开始从发热门诊向急诊、重症救治等科室转移。
随着疫情的发展,救治的压力也开始从发热门诊向急诊、重症救治等科室传导。
虽然重症与肺炎的发生率不高,但由于感染基数大,必然会引起绝对数量的增加。
新冠感染感染后期,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循环衰竭等症状。
重症管理的专业化科学监测、生命支持与救治等措施,都是减少患者死亡率的有效保障。
何种情况需要被收入ICU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属于临床分型中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原则上收入ICU: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监护治疗。
虽然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感染新冠病毒和发生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的风险,但是以下人员重症风险较高,需特别关注:
(一)年龄大于 65 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
(二)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
(三)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四)肥胖(体质指数>30 );
(五)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六)重度吸烟者。
“现在是出一个进一个”,提及医院ICU目前的情况,中山六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春华主任医师如是说。往年“这个时候病人也相对比较多一点,但是没有这么多。今年的新冠以后,使基础病变成重症的就更多了”。当然,“除了新冠以外,冬天的天气也是一个原因”,杨春华补充道。
在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冲击下,我院ICU医护人手一度严重短缺,甚至出现过“只有两个医生,22个护士排双线班的情况”。然而,为了守住这最后一道生命的防线,“不少医护人员都是带病上班值班。我跟他们说,现在上班千万要小心,在救病人的同时一定要尽量保护好自己”。
然而,在患者突然增加的情况下,“不少医护人员都是带病值班。我跟他们说,现在上班千万要小心,在救病人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常会带来低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由于各人身体状况不同,肺部炎症的轻重、扩散情况及炎症反应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
目前,我院ICU床位持续满负荷运转,绝大部分患者是新冠感染合并基础疾病加重的患者。
对此,杨春华指出,本身有基础病的老人要格外注意,尽量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出现重症的表现务必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本文指导专家
重症医学科 杨春华 主任医师
ICU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重症医学近30年,擅长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和管理:严重多发伤、重型颅脑外伤、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急性重症胰腺炎、脓毒症、MODS、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脑死亡鉴定、肝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等。
(通讯员:张源泉、唐小雨、戴希安、简文杨、朱昌平)
-
-
新冠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
王昊 主任医师
-
-
中山三院在肝癌的治疗上有什...
杨扬 主任医师
-
-
新冠疫情新增海外输入性病例...
蔡绍曦 主任医师
-
-
新冠病毒零下多少度死亡
王昊 主任医师
-
-
新冠病人的血常规特点
林炳亮 主任医师
-
-
医者担当!中山六院召开新冠感染急危重症救治队动员大会
随着防控政策的调整,12月以来,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为积极应对可能到来的急危重症患者就诊高峰,我院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增强预判谋划,进一步细化政策、优化措施、深化工作,全力保障高龄老人、低... 详细»
-
-
中山六院专家发现肿瘤微环境如何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
10月18日,中山六院肛肠外科任东林、林宏城团队在结直肠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Cancer-associatedfibroblastsundergoingneoadjuvantchemotherapy... 详细»
-
-
院士作序,人卫出版!中山六院牵头编写的疫情防控著作崭新面世!
经历反复推敲和打磨,由中山六院文卫平院长、中山大学肖海鹏常务副校长主编,集合全国多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专家编写审核,同时还邀请张文宏教授、唐小平教授等知名学者担任顾问的《医院应急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实践》一书... 详细»
-
-
新冠疫情下,在死神手中救回烧伤85%面积的危重患者
在这场全民动员的“战疫”中,除了冲锋在最前线的英雄们,还有数不清的“后方”勇士。他们同样坚守本职,逆行而上,为本地百姓力保生命安全。今天,就来讲讲那些奋战在“后方一线”的烧伤与创面外科在疫情下的故事。... 详细»
-
-
中山六院援沪核酸检测队员已出征,“六院贡献”助力抗疫
4月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简称“中山六院“)为三位支援上海的核酸检测队员贾会真、张秋云、邹湘玮三人举行了出征仪式。三人于当日16点到达白云机场,19点出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