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转,天气也跟着变换,气温骤降,然而方舱内的工作依旧如火如荼,志愿者们的热情依然温暖,那些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的感人瞬间,在回忆中留下持久不退的鲜活色彩,让我们无论何种境遇下,都能被温暖到。
广东省人民医院琶洲方舱分为四个病区,每个班次每组四名护士加一名医生要管理六百多人的医疗、饮食起居、物资分派及环境卫生,王利平护长建议多多发动志愿者,“发动他们加入方舱志愿者服务队,协助我们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就这样我们快速集结了二十几名志愿者,拉了一个微信群,只要群里一声呼唤,大家迅速集合,秩序井然,舱内的卫生也由于这些志愿者自发的监督,大家自觉的维护,整洁很多。为了避免人力的浪费,志愿者也会群内先进行组织分配。
群里有一个电脑高手帅康,经常给医务人员解决各种电脑手机的疑难杂症,年轻有活力,主动担任起了A区第一任志愿者队长,他组织28位志愿者承担起了方舱里各种穿着防护服医护人员无法从事的工作如推车搬饭派饭、协助运送物资、定时通知核酸检测等等。
电脑高手用自己的手提电脑帮医务人员画方舱的床位架构表
群内的特殊群体也是他们主动发现帮忙照顾,其中有一位聋哑人,由于无法正常言语沟通交流,到达广州南站不能自行买票坐车回家,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把这位聋哑舱友和她在增城化龙方舱的妹妹其中一人转舱到一起?让她们姐妹二人同一天出院南站汇合?后来经请示指挥部最终决定让她的亲戚从深圳到南站提前等候,我们这边安排刚好其他出院的舱友护送到南站汇合。出舱那天美丽的志愿者阿凰刚好同一天出舱,她主动全程护送,最终聋哑舱友顺利和家人团聚,大家都能感受到虽不能言说却异常兴奋的聋哑大姐期待和家人团聚的激动以及对志愿者们的感激,阿凰小姐姐还后悔没有早日加入志愿者大家庭,以后还要做各种志愿者。
志愿者阿凰帮助同舱的一名聋哑人到广州南站与家人团聚,无微不至
还有热心的贵财大哥、军生大哥,每次搬饭或者搬运物资,贵财哥就在群里说一声“兄弟们,搬饭啰”,立马护士站就集结了我们的志愿者,新入院的老人家或者行动不便的人,他们主动帮忙搬运物资到床边,帮人家打点好,后半夜由于物资不足,军生大哥总是及时出现,就连出舱的当晚还陪帮忙着通知出舱的人,忙着维持秩序,忙着通知舱友做核酸;还有迪敏、添添……太多人不能一一列举。
他们叶落无声的付出,深深地感动了其他舱友,很多人都跑来主动要求加入这个队伍,早上医务人员正忙着安排出院,一转头几位陌生的面孔已经站在护士站旁,初初还以为是来询问能不能出舱或者来拿东西的,一问说是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昨天新入舱的警官舱友,第一时间主动要求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今天新入舱的两个小朋友在前两天入舱志愿者小姨的带领下,一入舱就主动帮我们贴起了核酸标签。因为志愿者,方舱内的秩序良好,物资运输及时,他们和医护人员一起维系着突然容纳几千人的省医琶洲方舱的良好运转。他们的付出,就像防护服下默默流淌的汗水,只有亲历者才能看到,体会到,脱下防护服后汗水被风干的不留痕迹,但是身体却有着运动后的酣畅和充实,内心满是喜悦!
第一天入舱的小朋友在其小姨(前两天入舱的志愿者)带动下当志愿者帮贴核酸便签。
随着第一批志愿者的顺利出舱,第二批志愿者彭警官接棒帅康成为了第二位电脑高手,更多的舱友加入行列,队伍越来越壮大,组织越来越完善,贵财哥组织我们新来的志愿者们开会,进行指导和交班,方舱的志愿者工作如火如荼,这群可爱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一起成了方舱里亮丽的风景线,是抗疫前行路上的温暖和力量,气温降了。
第一批志愿者贵财哥组织开会向新来的志愿者介绍志愿者工作内容,把志愿者的精神和责任传递给下一批志愿者
(通讯员: 王利平、张伟娜)
-
-
高中风险地区抗疫志愿者心得—— 就地抗疫,白衣以外,仍是天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广州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看着疫情通报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数字的增加,所有人的心都被紧紧的揪着,焦虑、恐惧、慌张、无措交替充斥心间。 详细»
-
-
这位小姐姐硬核抗疫:驰援武汉,支援佛山,做社区志愿者
杨清,女,1994年生,中共党员,协和一区护士。去年除夕之夜驰援武汉并在前线火线入党。作为医院核酸采集应急队队员,5月28日应召再次出征支援佛山祖庙社区核酸采集工作。5月29日晚执行完任务返回医院后,... 详细»
-
-
“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逸仙方舱的这场培训很特别
在第37个“12·5”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12月5日上午9点,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琶洲方舱医院(下简称“逸仙方舱”)里召开了一场特别的活动,为一群特殊的志愿者进行一场特别的培训——手卫生和消... 详细»
-
-
【抗疫日记】转战方舱,我眼中的方舱医院
小区解封了!我们三个海珠区的省医小分队的成员将继续走向下一个战场,两位小伙伴留在医院岗位继续战斗,同时利用休息日在小区内继续为社区的居民采集核酸,而我则主动请战来到了医院支援的海珠区琶洲方舱医院继续“... 详细»
-
-
【方舱日记】方舱抗疫紧张又漫长的6个日夜
我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同事们都叫我小屿。今天是我进入方舱医院的第六天,在这里,紧张的工作赶着我们必须加快奔跑,对抗疫胜利的盼望又让日夜变得漫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