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绿芬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科
一、初次面诊
患者于2022-08-12在外院体检查HPV、TCT,结果回报示HPV 18型阳性、TCT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2022-9-19外院病理: (宫颈6点组织)慢性宫颈炎,另见少许游离破碎异型增生的腺上皮,考虑宫颈原位腺癌的可能性大,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免疫组化结果:异型增生腺上皮p16 (强+), Ki-67 (90%+)。2022-10-11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宫颈上皮内肿瘤”收入院。
患者现无阴道流血、流液,无腹痛、腹胀,无发热等不适。近期精神、睡眠、食欲可,二便如常,无明显体重改变。妇检:外生殖器正常,阴道畅、见少许白色分泌物,宫颈常大、光滑,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双侧附件未触及包块,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
二、治疗经过
1.完善术前检查,2022-10-17于我院在腰麻下行宫颈LEEP刀环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提示:(宫颈锥切12点切开)镜下见宫颈腺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局灶疑似微浸润,免疫组化: P16(+), CEA (+) , P53(<10%弱+) , Ki-67 (40%+)。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宫颈腺癌,个别腺体微浸润,范围约2mm内,外口及基底切缘均未见癌累及。
2.2022-10-19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腹腔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全子宫+双输卵管)符合:①宫颈粘膜局灶缺失,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可见坏死和炎性渗出。结合临床符合锥切术后改变,未见癌残余;两侧宫旁及阴道壁切缘未见癌累及; ②分泌性子宫内膜;③子宫平滑肌瘤;④双侧慢性输卵管炎。
三、治疗效果
患者行手术后病理考虑为宫颈腺癌1a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均为正常范围,手术切缘未见癌细胞,术后精神,饮食睡眠都可,完全缓解(CR)。
四、注意事项
患者为早期宫颈癌,虽然手术后恢复效果好,但有复发的可能,仍需注意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及剧烈运动。
术后需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
五、个人感悟
1.这个患者是在体检发现HISL(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宫颈腺癌不同于鳞癌。鳞状细胞癌好发于宫颈外口,早期就会接触性同房出血,而腺癌常发生于宫颈管内,早期无明显症状。该病人非常幸运,积极体检,发现早期病变,得以早治疗。因为是微小浸润不用做广泛的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等,术后也无需辅助放化疗。再次提醒广大女性,重视体检,对于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预后好。
2.HPV高危型持续性感染,特别是HPV16(+)、HPV18(+),一定要警惕排除宫颈癌,正如这个病人,HPV18(+),最后发现宫颈腺癌。
-
-
宫颈原位腺癌是癌症吗
宫颈原位腺癌不是癌症,原位癌就是没有浸润,也没有转移的癌症,真正的癌症是由局部的浸润和转移的,因此其治疗方式不一样,原位癌可以选择宫颈的锥切。如果是宫颈的癌症,需要进行子宫的切除,要根据病理结果来决定... 详细»
-
-
浅表宫颈浸润腺癌是什么
浅表宫颈浸润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宫颈癌亚型,其具体的原因和处理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病因1.慢性宫颈炎症:长期慢性宫颈炎症可能导致宫颈组织发生异常,从而增加患上浅表宫颈浸润腺癌的风险。这可能与宫颈上皮... 详细»
-
-
宫颈原位腺癌,成功保留生育功能
28岁的已婚女性,因同房出血就诊,宫颈癌筛查提示HPV18(+)、52(+),病理提示宫颈原位腺癌。患者剖宫产一次,仍有强烈的生育要求,遂行宫颈冷刀锥切术+诊刮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原位腺癌,切缘未见癌... 详细»
-
-
宫颈原位腺癌,成功保留生育功能
28岁的已婚女性,因同房出血就诊,宫颈癌筛查提示HPV18(+)、52(+),病理提示宫颈原位腺癌。患者剖宫产一次,仍有强烈的生育要求,遂行宫颈冷刀锥切术+诊刮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原位腺癌,切缘未见癌... 详细»
-
-
宫颈原位腺癌做了锥切手术
宫颈原位腺癌是宫颈上皮细胞癌变,未突破基底膜,无浸润,主要起源于转化带。常常通过宫颈抹片或组织活检进行发现。它的治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年龄、生育情况等因素。锥切手术是一种常用的外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