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东诞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心血管内科
所谓心动过缓就是指心跳过慢,常常与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有关。心动过缓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头晕乏力、精神状态太不佳等状况。那么,这类患者该如何拥有一颗“平常心”呢?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郑东诞医生做客医联媒体《对话名医·林欣》直播间,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心动过缓危害大,如何让患者拥有一颗‘平常心’?”的直播,一同探讨了网友们所关心的心动过缓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郑东诞主任在直播中)
心动过缓实际上是有一个标准度测量的,正常的心率是60-100次/分,而小于60次/分就是心动过缓,大于100次/分就是心动过速。针对心动过缓,郑东诞主任介绍一般会比较关注这几类的情况:首先是心动过缓的程度,到底慢到什么层次;其次是心动过缓的性质,是在正常的节律范围,还是出现异常的节律;还有发生心动过缓的时候有没有伴随的症状,没有症状的话可以宽松对待;再有发生心动过缓,有没有存在基本的病因等等。
心动过缓的性质
其中,心动过缓的性质,也就是指它的基础心脏的节律发生变化,正常的节律是“窦性心律”,窦房解锁发出来的节律才是正常的节律。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多出现一个多环节的停搏,或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逸搏心律,性质就不同了。就需要综合来考虑。
郑东诞主任指出,“窦性停搏”在睡眠过程中发生的比较多,一般来说不需要安装起搏器,如果是>5秒就需要安装起搏器,>3秒要看情况。如果有症状,就需要起搏器;或者需要使用保护心脏的药,药是减慢心率的,就需要安装起搏器;如果没有症状,也不需要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可以不安装。
“房室传导阻滞”就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联系出现的一个障碍,根据障碍的程度可分为I、II、III度,高度越往上走,阻滞的程度就越高。到达III度的时候就是一个完全的阻滞,心房和心室之间完全没有联系,这种情况就很易出现生命危险,出现心脏的停搏,就需要安装起搏器。
“心房颤动”就属于比较严重的状态了,房颤合并心动过缓时,就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房颤出现的时候心率都会较快,房颤时属于一种无序的快速节律,这种情况会让心率跳的很快。但是如果房颤存在有出现慢心率的情况,那么他的房室传导肯定是异常的。
心动过缓的病因
心动过缓往往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原发性的心动过缓是存在的,但是病因还是需要去多加注意的。
郑东诞主任谈及,首先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就会出现心动过缓,应该处理心梗,如果心动过缓存在时间过长,可以做临时起搏器度过危险期,一般不需要做永久起搏器;药物过量所引起的心动过缓是最常见的,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这种情况,会需要用到较多的减慢心率的药物,这种情况一般就需要停用相关药物,再观察;如果是食物中毒洗胃而导致的心动过缓,就是想办法解决源头问题,毒物排泄后心动过缓自然也会缓解,就不需要去安装永久起搏器了。如果说是高钾血症,高钾血症一般是肾功能不全的时候出现,这时候只需要将尿液排出,做降钾处理,必要时透析治疗,也不需要去安装起搏器。
心动过缓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是较为棘手的状况
心动过缓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会更加棘手,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是指心动过缓发生的时候已经存在基础心脏病,可能是基础心脏病加重引发心动过缓,也可能是新发心脏病同时出现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总的来说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心动过缓都是危险的,按照正常的情况下心跳越慢,寿命越长。对于明显的过缓已经引发了临床的症状,或者引起了危险的情况,需要考虑吧去安装起搏器,但是安装起搏器之前要评估这种情况是否有可逆因素的存在。
查看直播回放:【直播】心动过缓危害大,如何让患者拥有一颗“平常心”?
-
-
窦性心动过缓是不是心脏病,怎么调理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在生活中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是在进行体检时,选择心电图检查之后会发现这一异常情况。很多患者在看到心电图异常的检查结果时,第一反应都是担心自己是不是患上了可怕的心脏病。同时... 详细»
-
-
心动过缓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该如何处理?
心动过缓合并有一些器质性的心脏病,这在治疗上会比较棘手一点。各种的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本来就有可能引发心动过缓的出现,心动过缓出现的时候,它也可以合并在基础的心脏病之上去发生。在治疗方面,要具体情况而... 详细»
-
-
窦心动过速是心脏病吗
窦性心动过速不一定就是心脏病,需根据病因而定,不能一概而论。窦性心动过速指心跳频率增快,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但是窦性心动过速时,心率在101-160次/分,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问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