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西的年轻妈妈——吴美丽,虽然只有34岁,但是她的人生充满曲折,近几年来困于各种健康问题。幸运的是,四年三次“升级打怪兽”之战,她均获得了广州医护人员的倾力帮助,让美丽人生得以重新绽放。最近,美丽因为“心头大事”又来到了广州。
连闯两关后,她遭遇命运第三次“绝杀”
2019年,吴美丽因不孕不育到当地医院求医无果,在心灰意冷之时,慕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最终在该院生殖医学中心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实现了做妈妈的夙愿。
2020年,一次偶然健康体检,她发现自己脖子上长了甲状腺瘤,这一次,她没有丝毫犹豫,即刻启程来到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完成甲状腺瘤切除手术,术后康复良好。
“两次成功的就医经历,我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护人员充满信任和感激。所以,当我再次遭遇命运的第三次绝杀时,我毫不犹豫来到这里求医。”吴美丽表示。
2022年8月,吴美丽突发上腹部疼痛,本以为是普通胃肠炎,到当地社区治疗未见好转,反而出现进行性活动后气促、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吴美丽转到当地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经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这一次居然是心脏出现了问题!吴美丽难以接受自己患有心脏疾病的事实,接连而来的不幸,深深打击着这位年轻的妈妈。“孙逸仙纪念医院闻名全国,一定有办法治好我的病!”吴美丽一刻也不敢耽误自己的“心头大事”,慕名找到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希望可以得到权威的诊治。
冲破“致命桎梏”,她重获“心”生,开启美丽人生
王景峰教授经过细致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初步考虑是扩张型心肌病,建议吴美丽住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入院后心衰中心诊疗团队仔细评估了吴美丽的病情,心脏彩超提示美丽的左室射血分数只有28%,她被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鉴于其处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阶段,射血分数低于35%,心脏猝死的风险较高,建议其植入心脏转律除颤除颤器(ICD)。
但由于未经过最优化抗心衰药物治疗,也可以经过最优化抗心衰药物治疗3个月后返院复诊,再评估ICD的植入指征,但期间有心脏性猝死风险。
住院期间,美丽经过心衰团队制定的优化抗心衰药物治疗,症状逐渐好转,心功能由IV级改善到I级。由于经济原因,经过再三考虑,美丽选择药物治疗3个月后再返院评估。
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在计划出院的前一天凌晨时分,美丽的心电监护突然提示心室颤动。值班护士、医生床边查看,发现美丽已经不省人事。是心脏骤停!值班护士、医生和上级医生,迅速启动抢救程序,立即床边电除颤,美丽恢复意识,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从监护仪报警到电除颤成功,这短短两分钟,美丽仿佛走过了一生!正是心内科医护人员极快的反应速度和扎实的基本功让她转危为安。
植入ICD已经刻不容缓。在经王景峰教授为首的心衰中心诊疗团队讨论并征得家属同意,2022年9月9日心衰中心周淑娴教授团队为美丽成功置入双腔ICD。术后美丽未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ICD程控功能正常。
9月15日美丽康复出院,相信有了ICD的守护,她一定能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逸仙专家提醒: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手段
王景峰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是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约占比80%,在我国其发生率为41.85/10万,即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人数达到54.4万人,其院外抢救成功率低于1%,院内抢救成功率高于院外,但心脏性猝死抢救黄金时间是发病4分钟内。在院外,心脏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低与心肺复苏的有效实施率显著相关。心跳波动停止4-6min后,脑细胞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在1min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近100%,4min内行心肺复苏约50%的患者可以被救活,每延迟1min,存活率下降10%,所以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的关键是今早进行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在给予有效电除颤前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及其他重要器官的生命力。所以全民普及心肺复苏的操作及简易除颤器(AED)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院外心脏猝死的抢救成功率。
目前而言,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手段,对于无论是符合ICD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的指征,针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均应考虑植入ICD,为人生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王景峰,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首届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律学会委员(FHRS)、《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总编辑等。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多项重点项目,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近40年,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疑难危重症心血管病,有非常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是在心脏器械置入(心脏起搏器、ICD和CRT/CRTD)方面有很深造诣。
周淑娴,教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女医师联盟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心律失常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作为心血管内科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各种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包括各种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希浦系统起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皮下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心力衰竭心室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CRTD)的植入,起搏器导线拔除术,开展各种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治疗。
致力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机理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本专业有影响力的SCI论文30余篇,包括PACE 、Europace等。
(通讯员:林伟吟、刘文琴、黄泳清)
-
-
扩张型心肌病引发因素
心肌病为一种进展性心脏疾病,可使心脏出现异常增大、增厚、僵硬等,会导致心肌泵血能力下降。扩张型心肌病为发病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多发于中年群体,且男性多于女性。患有此疾病可出现气短、水肿、乏力、心... 详细»
-
-
扩张型心肌病吃什么药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异质性心肌病,患者主要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为特征,并伴有收缩功能障碍的情况,在临床诊断时往往需要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外心脏瓣膜病的可能性。在临床上,扩张型心肌病... 详细»
-
-
扩张型心肌病可以恢复正常吗
心肌病是心内科和心外科的一种疾病,多见于20到50岁的人群,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引起心血管性死亡或进展性心力衰竭。在现代医学的概念中,心肌病是一种抑制性心肌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机械和电活动异常,患... 详细»
-
-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扩张性心肌病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 详细»
-
-
这几个病都会悄悄给心脏“充气”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怎么处理?
平时并没有任何心脏有关心脏不舒服的状况,但是体检后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扩大”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引发心脏变大的疾病有很多,比如高血压、先天性的心脏病、肺心病、心包积液、心脏瓣膜的病症等等,这其中危害最大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