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次面诊
王先生,75岁,因“昏迷1天”急诊入院。与家属沟通得知,王先生不仅有高血压,而且血压控制得不稳定。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言语笨拙,白天睡眠时间过多延长,但是能够被叫醒,叫醒后又很快入睡。走路也是摇摇晃晃的,吃饭时筷子也拿不稳,进食还特别费力,无法顺利吞咽食物,所以近来进食欲望差,喝水容易出现呛咳。还伴有头痛、头晕,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外院就诊,急诊头颅CT示脑干出血,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一直未见王先生有苏醒征兆,家属自觉病情严重,遂联系转来我院手术治疗。进一步了解,王先生有40多年的吸烟史,每天3支烟,平时爱喝酒,既往有高血压病,无脑血管畸形、脑动脉夹层、肿瘤等。入院体查:BP 148/78 mmHg 。神志昏迷,自主呼吸消失,呼吸机辅助通气,查体不合作。GCS评分3分,双侧瞳孔直径5mm,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压眶反射消失。疼痛刺激无反应,四肢肌力0级,双侧巴氏征(+)。我院CT:脑干出血,出血量约13ml,梗阻性脑积水。
二、治疗经过
王先生入院时已经自主呼吸消失,呼吸机辅助通气,双侧瞳孔直径5mm。呈濒死状态,预后极差。家属表示知情,坚持要求手术治疗。同时我把手术的必要性、风险性、利弊、材料的使用和选择、可能的并发症以及其他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向家属交代清楚。家属表示理解并签字。麻醉医师已查看病人,已签麻醉同意书。遂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脑干血肿穿刺引流术+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术后予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控制血压、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脑神经、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颅压治疗。经19天的治疗,王先生目前可自主呼吸恢复,持续植物状态。
三、治疗效果
王先生经脑干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以及术后止血、控制血压、营养脑神经、脱水降颅压等支持治疗后,自主呼吸恢复,但是持续植物状态。神志仍昏迷,GCS评分3分。行气管切开术,予康复治疗,加强声、触、味、听等感觉刺激。术前CT显示脑干出血,术后2周术后复查头颅CT示脑干血肿较前缩小,出血完全清除。
治疗费用:
手术费:8000元;
检查费:6000元;
住院费:80000元;
其他费用:药费10000元;
医保报销比例:20%。
四、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中需要遵照医嘱进行康复治疗、积极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脑干出血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方式,可通过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戒烟、戒酒,坚持运动,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来减少发生的可能。
3.为了观察疗效和药物反应,更改药物或剂量,要到医院复查。建议出院后3个月至医院复查。
4.若患者昏迷不能自主进食,可采用插胃管鼻饲,注意食物温度应在37°C~40°C之间。
5.脑干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完全瘫痪或运动功能下降、吞咽障碍、躯体感觉障碍、言语表达或理解困难、记忆力丧失或思维能力下降、心理障碍等并发症。
五、个人感悟
脑干出血是脑干部位血管出血导致的一种重症脑血管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脑出血的10%,但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此外,脑干出血发病急、病情重、十分凶险,总体预后较差。脑干是生命中枢,手术治疗的危险性大,因此大多采用内科的保守治疗手段,治疗目标为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以及预防并发症。
脑干出血不应再被视为“手术禁区”,应早期行血肿穿刺清除。本案例的主人公王先生到本院时已经呼吸停止,经及时手术治疗,自主呼吸恢复,虽然仍然昏迷、进入植物状态,但能救回生命,也是对生命价值的一份尊重。当然,对于大多数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尚不能充分确定,不主张无选择地常规使用外科手术(Ⅱ级推荐,B级证据)。患者的预后要与家属充分沟通,充分告知,自主抉择!不放弃,不抛弃。
-
昏迷与植物状态的区别
梁一鸣 副主任医师
-
植物状态属于哪种意识障碍
梁一鸣 副主任医师
-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
梁一鸣 副主任医师
-
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植物状态...
梁一鸣 副主任医师
-
植物状态有苏醒的机会吗
梁一鸣 副主任医师
-
为什么会出现植物人状态
梁一鸣 副主任医师
-
老人脑干出血昏迷不醒,术后持续植物状态
75岁的王先生,因昏迷1天,家属自觉病情严重入院。通过体格检查和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脑干出血不应再被视为“手术禁区”,应早期行血肿穿刺清除。王先生经脑干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后... 详细»
-
昏迷状态人痛苦吗
昏迷状态,尤其是深昏迷状态的病人通常是感觉不到痛苦的。如果病人的感觉功能逐渐恢复,那应该是机体在逐渐好转。人在昏迷状态下大多数的感知功能都会丧失,不会有明显痛苦的表现,但是基本的反应还是存在的。建议继... 详细»
-
脑出血昏迷多久
脑出血是由于小动脉硬化、高血压、血液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以及脑动脉炎等多种疾病引发的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病情的严重程度往往与出血量、并发症以及出血部位等因素有关。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