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24日,“2019年广州生物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酒店举行。包括器官定向研究与治疗、器官基因编辑、抗癌药物研发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最新研究成果纷纷亮相。由广州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创实景腔镜、内镜手术训练仪,也在大会上首次推出,有望降低内镜、腔镜医生培训门槛,从而加速医生成长,有助于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难题。
原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大会上致辞。黄部长十分自豪指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从一个被世界移植界“诟病”、被敌对势力攻击的软肋,经过党中央和国务院支持下推进的“壮士断腕、刻骨疗毒”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世界赞誉的中国模式而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2月28日,我国内地居民器官自愿捐献已达23219例,移植器官总数64087例。我国已跃居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器官捐献大国,并以可观的增速,预计将于不远的将来成为全球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的“NO.1”。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器官捐献与移植曾游走在灰色地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医生取得的学术成果,却无法得到国际器官移植学界同行的认可。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回忆,受当时器官来源问题的影响,国际移植界曾制定针对中国的“三不”政策——中国医生不允许参加世界移植专业组织、不能在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公开演讲;国际权威期刊不发表与中国器官移植相关的临床科研论文;国外器官移植机构不得与中国医生进行学术联系。
这让当时中国从事器官移植事业的医生十分尴尬。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当时中国的移植事业虽被质疑、被孤立,但也无可奈何。
就在这样的困境下,我国著名肝移植专家、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带领下的中国医生,坚韧不拔地进行着探索,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透明、让公众信任的器官自愿捐献体系,从而让中国的器官移植、器官研究重新回到阳光下。
凤凰涅磐“中国模式”初步形成,器官移植新模式获国际认可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器官捐献“中国模式”:全面构建国家层面的器官捐献移植法律框架,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国家器官捐献与移植五大科学工作体系;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心脑双死亡的器官捐献科学标准与流程,确保器官获取符合法律规范,建立信息化的监管平台,器官移植监管步入大数据时代;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捐献与移植人道主义救助体系,促进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制度优越性,创建全社会参与的捐献移植保障体系;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培育器官捐献是大爱的人文精神。
从2006年,卫生部全国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和管理峰会在广州的召开而诞生《广州宣言》,到2019年,器官定向研究登上一级新的台阶,过去了13年。黄洁夫部长感慨万千:“当年,我们也没有想到会取得如今的佳绩。”王海波主任笑言,此可谓之“凤凰涅磐”。
“再出发,让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去”
黄洁夫部长在“2019年广州生物科技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才是刚起步,要攀到山腰,攀到峰顶,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成功,需赖于法制的健全及人才的培养。
在党中央及国务院的推动下,国内器官捐献与移植相关法律法规逐步走向健全,2014年,中国首个器官获取组织——中国医院协会OPO联盟在广州宣布正式成立,进一步规范捐献器官的获取和分配工作。
黄洁夫部长也提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若有望推进港澳台与大陆同胞共享器官供源,这才是真正的血浓于水。据不完全统计,澳门同胞来内地接受器官移植共50例,香港同胞来内地接受器官移植共150例。随着国内器官移植技术的突飞猛进,让祖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人们都获益,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美事。
而另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如何规范、高效的培养主刀医生,从而为更多患者解忧,一直是医疗行业的难题。
随着“多器官修复系统”的成功研制,破解了器官离体后无法维持活力的技术难题,推动人类进入精准研究器官功能、精准治疗器官疾病的新阶段。中国科学家提出“器官定向研究与治疗”的理念,希望将器官研究发展为生物创新平台,并进行了探索。
2018年,何晓顺团队将这项核心技术引入教学领域,经多学科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smagister手术大师腔镜培训系统”。
新系统有望提供高标准、同质、批量化的腔镜及内镜教学培训体系,为医生的培养提速。据了解,该系统彻底改变了腔镜、内镜医生的培训方式,将医生培训成本降低了83.2%,并因“变废为宝”的工作原理,也不触及动物伦理障碍。目前该培训系统已实现量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基于器官定向研究平台,已诞生出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活器官培训系统、器官药物中试平台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将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
这意味着,一个由中国医生推动、“以器官为对象”的研究与治疗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
-
器官移植的类型
器官移植主要是指将一个个体的组织或是器官通过手术手段,移植到另一个生命个体中,主要的作用是替代原来已经丧失功能的器官或组织,主要用于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人群。器官移植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并发症,但随着手术技... 详细»
-
-
火速收藏!器官移植受者在疫情新形势下的应对指南
38岁的小王两年前因大量服用“感冒药”确诊药物性肝功能损伤合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在当地市医院治疗后未见好转,还进一步恶化,出现肝功能衰竭。他辗转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求医,并很快匹配到合适的供肝,... 详细»
-
-
中山一院无缺血器官移植项目荣获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
2021年1月25日,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组委会公布2020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获奖名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开启“热移植”时代》项目荣获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 详细»
-
-
附件包括哪些器官
附件一般指子宫附件,子宫附件包括输卵管和卵巢这两个器官。子宫附件是女性生殖器官的组成部分之一,通常是指位于子宫左右两侧的输卵管和卵巢。输卵管在子宫阔韧带上方,处于前后叶两层之间,大部分都被腹膜环绕,只... 详细»
-
-
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量 连续13年全国第一
自备受瞩目的“广州宣言”发布17年来,中国器官捐献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亚洲首位,广东更是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医疗改革的“先行军”与“排头兵”。2023年11月30日-12月1日,“2023’广东省器官捐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