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寒未尽,归来夏已暖。5月19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港医疗队队员结束休整返回广州。在这近两月里,22名队员在香港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后简称“亚博馆”)与香港同胞并肩作战,圆满完成既定工作目标,1200多名新冠患者康复出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办隆重仪式,院长宋尔卫院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邵霞,副院长姚和瑞及科室代表在南院区欢迎22名援港医疗队队员归来。
党建引领,用“党建红”守护“健康绿”
2022年2月,香港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快速集结,分别于3月14日和16日分两批次派出医疗队队员共计22名,赴香港开始医疗援助工作。援港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堡垒建在最前沿,党员冲在第一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2名援港队员中有正式党员8名,预备党员1名。经报广东省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临时党委批准,2022年3月23日,广东省援港医疗队临时党委成立,急诊科党总支书记余涛同志担任内地援港医疗队第一临时党总支(中山医系统)的党总支书记,梁思华同志担任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王秋洁同志担任临时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刘洁静同志担任临时第二党支部青年委员。
注重引领,在疫情防控一线培养发展党员。临时党支部将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发现、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考场”,把政治素质过硬、一贯表现良好、战时表现突出的先进分子及时吸纳到党组织中来,截止到目前,已有10名队员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队员何文曼道:“看到身边的共产党员一直冲锋在前,很受感动!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党组织的决心和信念。”
重视理论学习,激发主动作为。党总支和党支部克服全闭环管理的困难,坚持每天召开例会约计1小时,在线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开展三会一课,通报医疗队通知和要求,回应队员提出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交流学习和工作心得。2022年3月30日,全体队员以在线视频会议形式参加了医疗队党委特别安排的党课《香港红色史记》,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尹小平及老战士联谊会会长林珍讲授东江纵队和港九大队当年在香港从事革命工作的红色历史。党课内容丰富、精彩生动,进一步激发全体队员的斗志,汇聚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磅礴力量,书写抗疫必胜的时代新篇。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急难险重的一线,越能发现识别先进典型。在援港医疗队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分别被央视、《光明日报》、《文汇报》、香港无线新闻台等报道,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与香港医护无间合作,打造“三结合”全方位医疗模式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参与管理的是亚博馆8号馆G区和H区的床位,经治的患者有百岁老人11例,年龄最大的105岁,年龄最小的15岁,平均82.1岁,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93.7%;大部分有各种慢性疾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高达85.7%,其中罹患3种以上慢性疾病的达到29.7%。3月21日,内地援港医疗队全面进驻后,医疗救治能力大幅提升。
与香港医护紧密沟通,增进了两地医护间的信任和友谊。亚博馆的医疗援助任务,按照香港医管局统一的医疗运行流程管理。余涛同志作为医务管理负责人,良好的沟通促进了医疗队的快速融合,确保了医疗队工作的顺利开展。此次援港任务是首次成建制的内地应急医疗队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执行医疗援助任务,也是首次成建制的内地医护团队获得特别授权按照香港的医疗流程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期间,内地医疗队与香港医护人员彼此信任,无间合作,为两地医疗合作和交流建立全新机制,为今后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奠定了更加良好的基础。
层层压实医疗安全,提高医护服务质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港医护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开展救治工作期间,内地医疗、护理管理人员与港方医护协同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培训课程;根据香港医疗体系的特点和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工作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内地援港医疗队各项工作职责和制度;建立了三级联动的医疗质控,层层压实医疗安全。医疗队组织队员们第一时间编写医护工作手册,制作亚博馆新冠患者收治的医护标准操作程序(SOP),归类总结香港医护们高频使用的医疗英文词汇及其缩略语,以便更加快速、高效投入工作。
发挥多学科优势,打造“三结合”全方位医疗模式。在病区常态管理基础上,医疗队以亚博馆在院高龄患者存在心血管急症风险、营养较差、需要康复介入等问题为导向,逐步形成了“医疗护理相结合、治疗与康复相结合、中医西医相结合”的“三结合”全方位医疗模式,同时迅速成立MDT诊疗团队,发挥医疗队多学科专家优势,积极开展多学科会诊和康复营养全面专项提升计划,提升了亚博馆高龄老年新冠患者的救治能力、早期识别率,加快了高龄患者的病毒转阴与康复出院时间,实现场馆患者“零”死亡。近两个月里,内地援港医护与香港医护携手,实现了“亚博馆”里“人等床”到“床等人”的转变。
援港归来,再盼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合作与交流
随着香港疫情逐渐平稳,5月4日晚,香港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的患者全部清零,宣布关舱备用;5月5日,内地援港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返粤休整。
亚博馆合影留念
在整个援港医疗期间,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和港方的协助下,实现快速融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队员未发生一例感控意外和不良事件。医疗工作成绩受到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抗疫专班和香港医护人员的高度认可,圆满完成此次援港任务。
“大湾区本就是一家人。”余涛说道:“此次赴港医疗支援任务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今后粤港两地更深入的医疗合作与交流打下良好基础,为今后建立整个大湾区医疗应急机制的建立打造了样板,对整体应急体系的构建冲破了最关键的瓶颈限制。”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内地与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的医疗队员挺身而出,奋勇担当,身体力行书写了逸仙人的家国情怀!
这一场抗疫“战争”,逸仙人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打出了逸仙精神、逸仙速度、逸仙智慧和逸仙力量。医疗队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继续努力奋斗,继续践行伟大抗疫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勤奋的努力投入到今后日常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当中,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再立新功!”
情满湾区,粤港一家。向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通讯员:刘文琴、林伟吟、余涛)
-
-
内地援港医疗队凯旋!“德叔”谈中医药援港抗疫多项突破
随着香港单日确诊新冠病例连续12天低于500宗,疫情持续缓和,5月4日晚,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宣布关舱备用,香港第五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5月5日,内地援港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返粤休整。香港特区政府为内地援... 详细»
-
-
出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派出核酸采样队伍支援荔湾区
5月27日下午3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派出由6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核酸采样队伍,出发支援荔湾。队伍驻点荔湾区花地大道华苑商业综合广场核酸采样点,拉开支援社区核酸采样序幕。 详细»
-
-
援过鄂、援过港的老赵在琶洲方舱当“雷锋”
12月1日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琶洲方舱医院D区的“雷锋”顺利出舱了!老赵是退伍军人,大家都管他叫“赵雷锋”。搬抬重物、维修设备、当“安全员”……自入住方舱后,老赵对护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详细»
-
-
援港医疗队回家!这些事迹很感人
崇雨田:感染性疾病科教授、主任医师,广东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省级专家、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疫情防控专家顾问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支援市八抗疫医疗队领队、临时党委书记,广州市最美医师“最美抗疫... 详细»
-
-
院士题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歌《逸仙情怀》正式发布
“珠江入海,红棉绽放,国之西医,先河开创……逸仙情怀,忠信仁义,我们胸怀天下,我们逐梦起航……”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正式对外发布院歌《逸仙情怀》,以此弘扬逸仙文化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