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省罕见病综合诊疗能力,逐步实现罕见病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管理的目标,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溶酶体贮积症(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s,简称 LSDs ) 诊疗协作组今日(2月26日)在穗成立,20家核心医院成为首批协作组成员单位,旨在以溶酶体贮积症这组可诊可治的罕见病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探索提升广东罕见病诊疗能力的办法模式。这也是继江苏、天津两省后,全国第三个成立的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
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正式成立
上下一心,提升广东罕见病筛、诊、治、管能力
溶酶体贮积症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包括了庞贝病、戈谢病和法布雷病等,其有效的酶替代治疗药物均已在中国获批上市,是为数不多的一组可诊可治的罕见病。然而,和大多数罕见病一样,由于大众对疾病的认知匮乏,基层医生也少有相应的诊疗能力,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病情也因此被延误。以庞贝病为例,超过80%患者曾经被误诊,90%以上需要经历多家医院才能确诊。有42.4%的病友需要1到5年的时间才能够确诊,13%的病友需要6到10年的时间,2.2%的病友则需要超过10年以上才能最终确诊[ 庞贝氏罕见病关爱中心和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联合出品 调研执行与报告撰写: 香港中文大学 董咚《2018年庞贝氏病友与家属调研报告》]。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干预,可能会致残或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提升基层医生的罕见病诊疗能力,成为摆在我国罕见病防治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9年,广东省14家医疗机构在广东省卫健委的支持下,共同组成了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建立起了畅通完善的协作机制,对广东省罕见病患者进行相对集中诊疗和双向转诊。同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选为“国家卫健委第一批罕见病诊疗协助网的省级牵头医院”。
今天,在广东省卫健委的支持下,依托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学中心),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也成立了。协作组将定期开展溶酶体贮积症的多学科会诊、远程会诊、诊疗进展学术交流,并加强对患者的用药保障及多学科管理,改善患者诊疗现状和生活质量。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陈砺巡视员
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黄海威教授表示:“作为省内率先成立的六个罕见病单病种诊疗协作组之一,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的成立,将是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这不仅肯定了过去政府高度重视罕见病诊疗工作的成果,协作组成立后,可以帮助进一步缓解当前患者‘难诊断、难治疗和难管理’的三大难题,对广东省乃至全国罕见病诊疗能力提升、罕见病可持续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本地患者的长期获益,都具有突破性的里程碑意义。”
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组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黄海威教授
黄海威教授在会上还对协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做了详细报告:
一、“中国溶酶体贮积症诊疗能力建设项目(STEP)”相关简介:
1.体系建立:完善协作组体系建设,形成“省·市·区”三级专家联动。
2.规范诊疗:进一步完善溶酶体贮积症的诊疗规范、转诊体制、临床诊疗路径和质控标准。
3.赋能医患:予医生和患者最大的诊、疗、管支持。
4.医保保障和药物供应:健全罕见病多层次保障机制、完善院内供应保障,完善药品短缺预警和信息报告。
二、搭建从上到下,从LSDs到单病种的学术体系和活动规划:积极开展工作会议、学术研讨会和网络宣教等,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加了解和支持罕见病的诊疗。
三、以患者为中心,推动广东省溶酶体贮积症患者教育、医疗保障和规范管理。
稳扎稳打,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规范化管理正逐步推向全国
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了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遴选324家医院组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并明确了包括建立协作机制、实施规范诊疗、加强质量控制等职责分工与管理机制,以推动中国罕见病诊疗发展。
在这一国策的指导下,中国溶酶体贮积症诊疗能力建设项目(STEP项目)也应运而生。
2020年10月和2021年3月,江苏省和天津市分别成立了当地的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针对疾病组建了多级联动的管理工作组和临床诊疗专家团队,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诊疗规范,赋能基层医生加强对此类疾病的筛、诊、治、管能力。广东省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是在这一项目的支持框架之下建立的第三个省级诊疗协作组。
如今,STEP项目已初步取得成效,以江苏省为例,随着诊疗协作组工作的展开,已有多名罕见病患者受益该体系,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当地的基层医院发现罕见病疑似病例后,会立即与协作组牵头医院进行沟通,由牵头医院评估病人情况,再进行相应诊断和后续治疗指导。
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表示:“继江苏、天津之后,广东省也成立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是全国的罕见病防治工作的又一突破。期待这一模式能推广到越来越多的省份,推动罕见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帮助医生能治疗、会管理,全面提升我国罕见病的防治水平,惠及更多患者!“
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 李林康先生
地方探索保障用药最后一公里,构建可持续生态体系
提升罕见病综合诊疗水平的同时,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保障同样需要得到重视。当越来越多的罕见病患者能用得上、用得起药时,临床医生也会更有信心去不断加强对罕见病患者的筛、诊、治、管的能力建设。
除了推动建设全省罕见病的综合诊疗能力,广东省的相关部门也在探索缓解罕见病患者用药难题的创新路径。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张翠梅提交了《关于建立广东省罕见病治疗食品和药品多层次保障机制的建议》,建议“设立广东省罕见病用药保障专项统筹基金”。同时,广东省各地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区域特色的罕见病保障模式,如由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的、与本市社会医疗保险有效衔接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广州的穗岁康、佛山的平安佛等,对罕见病患者的用药给与了保障。
同时,在罕见病保障模式上,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可了创新多方支付"1+4"乃至"1+N"模式,以破解罕见病诊疗难题。所谓“1”是政府基本医保,“N”即地方专项基金/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型商业保险,社会救助以及患者个人自付,这一多层次、多渠道的解决方案,将有效解决罕见病患者因高昂药费带来的经济负担。简单来说,对于罕见病的救治,患者可能只要自付30%,甚至更少,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负担,这对罕见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
戈谢病的饮食
戈谢病即葡糖脑苷脂病,是一种家族性糖脂代谢疾病,为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溶酶体沉积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非常罕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很大,要及时治疗,在治疗的时候能够搭配好日常的饮食对身体的恢复也有... 详细»
-
戈谢病的保健护理
戈谢病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病,为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时也是一种罕见病,该病患者会有智力正常,却生长发育落后的症状,治疗方法有脾切除、基因治疗等。我们除了要了解戈谢病的症状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之外,其实有关... 详细»
-
戈谢病可以活多久
戈谢病也被称为葡糖脑苷脂病,是血液内科的一种疾病,患者往往伴有意识改变、惊厥、肝脾肿大以及生长发育落后的症状。戈谢病是一种家族性糖脂代谢异常疾病,属于染色体隐性遗传,在世界各地均可发病,其中犹太人群的... 详细»
-
关注!覆盖省内外的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正式建立
自去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部委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以来,罕见病、遗传病的规范化诊疗一直受到多方关注。 详细»
-
冠心病哪些病不需分级诊疗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所导致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根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部位的不同,冠心病可以分为不同的临床分型,一般包括劳力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