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光伟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肝胆科
作为第一部中医诊断学理论基础的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了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夏病冬治”这一概念即源于其中。书中提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利用阴阳的差别来实现夏病冬治。随着医学的发展完善,古籍中一些病理概念也逐渐被证实。那么,“夏病冬治”这一概念在如今的医学治疗上是否受用?“夏病冬治”真的有道理吗?
“夏病冬治”真的有道理吗?
“夏病冬治”这一概念,通俗说来,就是夏天生的病放在冬天医治。冬至来临,“夏病冬治”也就真正开始了。当然,这种做法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在如今的中医治疗上也十分受用。所以,“夏病冬治”并不是不靠谱的说法,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夏病冬治”主要利用的是季节性的差异。在夏季,天气炎热,阳气极盛,人体多呈现阳盛阴虚状,阴阳对立,阳胜阴败。因而,人体容易出现一些热症,例如慢性咳嗽、口腔溃疡等等,且这些病症多具有慢性的特点。而当夏天逐渐过渡到秋冬季节时,外界气温也会慢慢回落,这种季节转变会引起人体内阳气的消散以及阴气的上涨,此时阴阳对立结果则与春夏相反,阴胜阳败。而夏季的热症多是阳盛阴虚造成,而冬季正是阴长之时,能满足热症阴虚的问题。阴阳调和后,病症自然得以消退。因而,在冬季治疗热症的效果会比在夏季更佳,这也是“夏病冬治”的主要原理。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夏病都适合冬治,冬治对象是有针对性的。一般来说,一些热性的慢性夏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结肠炎、热性感冒等等,均适用于夏病冬治。而“夏病冬治”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穴位敷贴、中药汤剂、针灸艾灸、药膳食疗等等,方法多样。但并非所有人都适用于这些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选取,还需因人而异、对症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与“夏病冬治”有一个类似的概念,其为“冬病夏治”。二者治疗原理相似,都是利用季节性阴阳差异来调和阴阳,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均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无论是“夏病冬治”还是“冬病夏治”,其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非每种疾病都适用,也并非每种体质都适合。所以,因病制宜,因人而异是十分关键的。
-
-
如何进行肾脏的阴阳调和
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滤过器官,主要维持人体的体液内分泌以及电解质平衡,肾脏不好的原因比较多,一旦延误治疗,很有可能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功能,建议到当地医院做进行腹部的彩超和尿常规的化验。观察出血的具体位置是... 详细»
-
-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原理是什么?
人们并不清楚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原理,所以有点不能相信这样也能治好病。同时,老百姓并不清楚三伏贴是否能治疗颈椎病,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三伏贴,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的杨路副... 详细»
-
-
冬病夏治、温阳除湿 灸一灸 | 背上“熊熊烈火”?黄金火龙灸
夏季湿气常见、阳虚常见,《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念,据此可依阳气的盛衰变化,因势利导来采取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方法。 详细»
-
-
阴阳两虚怎么治?
随着生活条件慢慢地变好,人们更多地开始侧重于养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重要,而现在有很多人在体质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些问题,不少人在冬天特别怕冷,在夏天又很怕热,这个症状提示着身体可能存在阴阳两虚或者是阴... 详细»
-
-
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流传于中国北的常见俗语。这一俗语的流传时间较长,千百年来不少人将其奉为圭臬,但很少有人深究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原理究竟是什么。作为一条常见的饮食“铁律”,了解其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和原理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