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5岁女童反复腹痛呕吐,原来是因为她吃了……

世界文学经典《百年孤独》

记录了丽贝卡·布恩迪亚

对湿土和石灰墙皮的特殊喜好

总爱吃点“稀奇古怪”的东西

并非魔幻现实主义专属

5岁的怡怡(化名)反复腹痛伴呕吐

多次对症治疗无效

找到中山六院儿科胃肠专科蔡尧副主任医师

原以为只是普通的肠梗阻

听说孩子吃过头发

果然在胃镜下发现“毛石怪兽”

部分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还出现了溃疡

内镜外科主任郭学峰主任医师团队

利用内镜巧取“毛发结石”

5岁女娃腹痛、呕吐,真是因为吃头发?

近日,5岁的怡怡(化名)反复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多次以“胃肠炎”对症治疗,无明显缓解,慕名来中山六院儿科胃肠专科就诊。结合病史、检验结果、当地影像学文字报告(缺影像学图像),蔡尧副主任医师初步拟诊“肠梗阻”收入治疗。

刘维主治医师对怡怡进行了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治疗后,其症状明显缓解。过了几天,怡怡可以重新进行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了,但是在她少量进食后,再次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精神也明显变差。怡怡肚子又没有胀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蔡尧建议复查腹部CT。正是通过图像,蔡尧发现胃腔内团片状稍高混杂密度影,判断为胃内异物,紧急加做了胃部彩超,证实了异物存在。

“怡怡平时有吃什么奇怪的,不好消化的东西吗?”。

怡怡爸妈给出了否定答案。一旁的爷爷却陷入沉思,犹豫片刻后说:“对了,怡怡3年前总爱揪自己头发吃,我们一开始不知道,只看到她头皮秃了一块,还专门看过头发。当时上厕所也拉出头发过,才发现这个问题......不过已经一年多没吃过了。”

蔡尧表示:“很可能就是毛发在胃肠内形成毛石,导致她出现肠梗阻症状,得做个胃镜解决这个问题。”

“毛石怪兽”沉胃中,内镜巧取一扫空

紧急安排的胃镜检查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 胃里竟盘踞着一个拳头大小的 "毛石怪兽"。这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由无数根头发与胃内容物编织而成的黑色硬块。此时,在胃镜下观察到部分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出现了溃疡,若不处理可能会引发出血,导致病情恶化。

无需开刀,内镜外科主任郭学峰主任医师团队决定胃镜下取出毛石。一整块取出肯定不现实,于是,团队先行电切割,分小块后再取出体外。这是胃镜下治疗的常规操作,但是要保证取出时不造成二次伤害,需小心谨慎,且毛石结构紧密,操作上很费力,并没有想象中那般轻松。由郭学峰指导,钟清华副主任医师及林德政主治医师共同操作,经过4个多小时努力,“毛石怪兽”被全部取出。

经过恢复和休养,6天后,怡怡顺利出院。

为什么孩子会吃奇怪的东西?

这在医学上被定义为异食癖(Pica),是一种表现为持续进食非食物物品的进食障碍,常见于幼儿、孕妇以及存在发育障碍或营养缺乏的人群。患者会对泥土、纸张、肥皂、头发甚至金属等物品产生难以抑制的进食冲动,这种行为通常持续一个月以上。

进食非食物物品有一定危险性:

头发→毛石肠梗阻(像怡怡一样),引发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墙皮→铅中毒(老式油漆含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尤其对儿童智力发展危害巨大。

泥土→寄生虫感染(蛔虫、钩虫),进入人体后会破坏肠道环境,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

金属→消化道穿孔(尖锐物品)

这背后可能藏着身体的"暗语"。

营养失衡:身体的饥饿呐喊

通过调查,多数异食癖患者缺乏微量元素(如锌、铁、钙等),因此需要通过进食非营养性、非食物性的“异物”(如泥土)来补充体内的低营养水平。这种异食癖常见于长期营养不良的儿童和孕妇群体。

心理密码:情绪的隐秘出口

异食癖的成因通常并非单纯源于生理需求,而是由复杂的心理因素所驱动。当个体长期处于焦虑、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孤独等负面情绪状态,可能会通过主动摄入非食物、无营养价值的异物来缓解心理压力,这种行为往往具有持续性和成瘾性。家长应当关注其潜在的心理诱因,进行早期识别和恰当的心理干预。

肠道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较重或病程较长,可能出现异食症状。

出现“异食癖”行为,我们能做什么?

急症处理:当患儿因吞食异物出现并发症时,需立即就医进行规范化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驱虫治疗、驱铅治疗以及异物取出术等针对性医疗干预。

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营养补充治疗,及时补充缺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以纠正患儿的营养失衡状态,预防因营养缺乏导致的异食行为复发。

心理行为干预:避免通过粗暴的方式强行矫正异食行为,需先进行系统的心理评估,明确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治疗方案或家庭干预计划。干预重点应着眼于压力源的识别与缓解,通过科学的压力管理方法,帮助患儿实现压力转化与释放,而非单纯纠正表面行为。(文中所有图片由医院提供)

通讯员:张婷婷 陈子滢 简文杨 乐虞莹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