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医生: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邓海燕,主任医师曹磊
一、病例故事:被忽视的“鼻内危机”
57岁的雷先生反复头痛6年,伴随鼻塞、流脓涕,甚至涕中带血,却一直未就医,直到头痛加重才确诊为慢性鼻窦炎,手术后,他重获健康。另一位27岁的曾先生,因鼻中隔偏曲引发剧烈头痛,最终通过手术告别了十年剧痛。
他们的经历揭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真相——头痛的根源可能藏在鼻子里!
二、什么是鼻源性头痛?
鼻源性头痛是由鼻腔或鼻窦病变引发的头痛,占慢性头痛的10%-15%。它常被误认为“普通头痛”,但四大特征可帮你识别:
1.伴随鼻部症状:鼻塞、流脓涕、嗅觉下降等;
2.时间规律:晨起或下午加重(分泌物蓄积压迫神经);
3.固定部位:前额、眼眶周围或面颊胀痛;
4.体位关联:弯腰、低头时疼痛加剧,休息或滴鼻药后缓解。
三、哪些鼻病会引发头痛?
鼻炎/鼻窦炎:急性或慢性炎症导致分泌物增多且排出不畅;
鼻中隔偏曲:结构异常引发鼻腔阻塞和疼痛;
鼻腔/鼻窦肿瘤:占位性病变压迫周围组织;
鼻睫神经痛(小众但剧烈):鼻中隔偏曲或异常结构刺激神经,引发单侧眼内、鼻根剧痛,易与偏头痛混淆。
四、如何揪出“隐形元凶”?
1.症状自查:头痛是否伴随鼻塞、流涕?是否在特定时间或动作后加重?
2.医学检查:
鼻窦CT:精准定位病变或结构异常;
鼻内镜:直视鼻腔,排查息肉、脓涕等病变;
丁卡因试验:喷洒麻醉药,若疼痛骤减,则提示神经痛。
五、科学治疗:告别头痛有方法
药物治疗:急性期用抗生素、鼻用激素喷雾抗炎,黏液促排剂改善通气;
手术治疗:对药物无效者,通过鼻窦开放术、鼻中隔矫正术或射频消融术清除病灶,效果立竿见影(90%患者术后疼痛消失);
日常护鼻:盐水洗鼻、避免用力擤鼻、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和鼻窦炎。
六、这些头痛别混淆!
鼻源性头痛易与以下疾病混淆,需专业鉴别:
偏头痛:常伴恶心、怕光,无鼻部症状;
青光眼:眼压升高致视力下降;
丛集性头痛:像“闹钟”定时发作,与体位无关。
七、护鼻小贴士:防患于未然
每日1-2次盐水洗鼻,清除过敏原;
避免挖鼻、用力擤鼻,减少黏膜损伤;
保持室内湿度,戒烟限酒;
头痛反复发作且伴鼻部不适,及时就医排查,拒绝“土方自治”!
头痛不一定是“头”的问题!
鼻子作为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一旦“故障”可能牵连全身。关注鼻腔健康,早发现、早治疗,别让鼻病成为头痛的“隐形元凶”!
科学护鼻,健康呼吸,从关注每一个“鼻”然反应开始!
(通讯员:胡颖仪 孙冰倩;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