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AI+名医=生命转机! 放射性肠病患者辗转六年听从Deepseek指引重获健康

“放射性肠病真是让我痛不欲生,患上这个病才知道,原来它这么顽固。”

——李叔(化姓)

从第一次听说放射性肠病

到身体反复出现腹泻伴便血、进食后肠梗阻

营养状态差,迅速消瘦20kg

六年来,李叔辗转多家大型综合医院

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

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让曾是省二级运动员的李叔苦不堪言、几近绝望

没想到转机竟是春节期间横空出世的Deepseek

李叔一家从西安飞至广州

来AI大模型推荐排位第一的中山六院放射性肠病专科门诊

寻求最后的希望

在中山六院知识城院区结直肠外科马腾辉副主任医师和秦启元副主任医师

精准治疗下李叔重获新生

寻医六年路漫漫,终见曙光

2019年初,李叔确诊直肠癌中晚期,在外院接受根治术及术后放化疗。然而,放疗后李叔出现反复腹泻伴便血,肠镜检查提示放射性肠损伤,结肠溃疡伴直肠吻合口狭窄。此后四年间,每次进食量稍多或者复查肠镜前喝泻药时,均会引发肠梗阻。“每次都是输液、灌肠、胃管三件套缓解症状,可效果甚微,难受得生不如死”李叔无奈地说道。

2024年年初病情加重,李叔持续腹泻,伴不全性肠梗阻及不明原因肝硬化腹水。于外院行积极保守治疗及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但效果不佳,医生建议永久造瘘。然而,李叔因反复治疗无效,身心备受煎熬,对这一方案难以接受。同时,他还饱受进食后肠梗阻的困扰,尽管有食欲也不敢吃,8个月内体重骤降20kg。

2025年春节,Deepseek的爆火让一家人看到了一丝希望。“排名第一推荐的就是中山六院放射性肠病专科。”家属有些激动地说道。他们随即通过互联网医院“i六院”联系团队秦启元副主任医师。经初步沟通后,李叔一家决定来广州试一试。

“i六院”远程评估问诊

“他真诚、专业、可靠,我愿意相信他”

经过30分钟面对面问诊,李叔一家信心倍增,决定接受治疗。李叔过去数年积累了厚厚一沓病历和检查报告,秦启元仔细翻阅病历,一一询问症状,结合既往诊治经验,给出了几种治疗方案供李叔及家属选择。“相较于以往在治疗方案中听到的‘可能’‘大概’,他会告诉我大致的成功概率和失败因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方案,很专业可靠,帮我们重新建立起信心。”李叔笑着感慨。这份信任建立在扎实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诊疗经验基础之上。

马腾辉表示,慢性放射性肠病的精准治疗是关键,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设计。目前,慢性放射性肠病患者主要存在三类愈后的群体。第一类是具有自愈倾向性的患者,他们经过药物或内镜等保守治疗,有很大机会实现自愈,病情长期得到稳定。第二类是那些经过保守治疗后,放射性肠损伤症状迁延反复、持续加重,病情仍在逐渐恶化的患者。对于这部分患者,最终往往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性肠损伤的“责任病灶”才能实现有效治疗。李叔正是属于这一类。第三类则是处于中间状态的,虽然没有严重到必须进行外科手术的程度,但病情反复不稳定,也较大程度困扰着患者,影响其生活质量。何时让这类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向积极干预,特别考验医生的经验和判断力。这也是我院放射性肠损伤治疗团队目前重点研究的方向。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医生要有最终责任人心态”

李叔的病情复杂而棘手。因为既往手术史和放射性损伤,他的盆腔存在严重粘连,盆腔粘连后固定的组织器官会出现放射性损伤,严重者甚至有“冰冻骨盆”“板状盆壁”等极其困难情况出现,这给手术带来了第一重困难——分离组织必须格外小心。同时,由于长期的直肠吻合口狭窄继发近段肠梗阻巨结肠,李叔剩余肠道的正常解剖及消化吸收功能也受到了影响,这给手术带来了第二重困难——肠道应该保留多少?保留的长度如果过短,会影响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及长期营养状态;但如果保留过多,又可能因放射性损伤残留引发的继发性病变而带来新的问题。更令人揪心的是,李叔还患有不明原因的肝硬化。经过我院消化内科详细排查,考虑右肝萎缩。肝脏功能下降导致他出现了大量腹水、营养状态较差,手术面临的第三重困难——组织愈合能力和抗手术风险能力下降,肝硬化继发的血管系统高压可能会导致术中出现一旦出血则会难以控制的状况,并且手术切除责任病灶的操作是在狭小的骨盆之中进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考虑到患者病变肠管范围大、保留结肠功能弱、长时间手术风险高,秦启元基于高质量生存“净获益”,为李叔推荐了最适合他的手术方案——经肛经腹双镜联合切除责任病灶+结肠单腔造口,尽可能地保留结肠以利于长期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

“切除放射性损伤责任病灶是确保不留隐患的关键,我们团队提出的‘天河术’就是这一理念的代表,而简化手术步骤同时最大限度保留结肠的单腔造口术是功能导向的合理选择。”秦启元强调,“保肛的真正意义并非保住肛门形态,而是要保留其功能,在二次手术时,过于勉强的一期吻合存在很高的吻合口漏风险,肛门功能更无法得到保全,对于患者而言并非最佳选择。”经过与李叔及家人的充分沟通,李叔最终选择了风险相对可控、手术时间更短、排便功能最好且长期获益更大的手术方案。“作为医生,我们对病情的诊治更为专业和了解。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我们更要有最终责任人心态,勇于协助患者做出最佳选择。”马腾辉说道。

马腾辉(左1)和秦启元(左2)为患者做手术

“查房是帮助和安慰患者的过程,不能少也不该少”

手术非常成功,在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下,李叔恢复良好,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和进食,第3天就可以吃下一整罐肠内营养粉,吃得舒心、排得顺畅。马腾辉表示,手术过程中还发现了原本隐匿的放射性小肠损伤,切除部分小肠进一步解除了术后梗阻及营养障碍的隐患,通过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的治疗模式,更好地补充患者长期的热量缺口、蛋白丢失和电解质紊乱。

“他们好像自家亲戚一样,出差回来就查房,天天围着病人转。要跟他们说不要太辛苦了啊,要保重身体,还有很多患者等着他们这样的好医生医治呢。”李叔动情地说。这份坚持源于马腾辉和秦启元内心的一个共识:医病、医身、医心,治疗的是病人而不仅仅是疾病。病情判断需要“见到人”的交流和观察,而非依赖检验指标和检查报告。查房,不仅是了解患者病情最直观的方式,也是与患者沟通、帮助和安慰他们的过程。

在术前一次次耐心地与患者沟通病情,以患者为中心给出推荐最佳方案,术后每日查房“探望”、及时反馈和暖心鼓励,这些正是医学与人文最好的相遇。“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秦启元笑谈。

前几日,李叔成功康复出院,成为我院知识城院区首批出院患者。他幸福地说:“感谢中山六院让我回归正常生活,可以吃上好吃的了,感谢护士们这段时间的悉心照料。每天早上听着知识城的鸟叫声,看着窗外的风景,身体也在一天天变好,这趟广州之旅真是惊喜又治愈。”

在精准放疗时代,放射性肠病仍有巨大诊治压力。中山六院放射性肠损伤治疗团队专注于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性肠损伤的全周期系统性治疗十余年。团队自2008年起收治全国各地复杂放射性肠损伤患者2000余例,3000余人次。创新性开展“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分度治疗”“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近侧扩大切除-天河术”“放射性直肠损伤晚期并发症PE-Bacon术”“放射性直肠损伤晚期并发症改良Parks术”“复杂盆腔放射瘘全盆腔脏器切除手术”等技术。牵头制定了我国放射性肠损伤诊治规范(2018、2021版);是首批“中国放射性肠损伤中心”,是“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CRIIR)”组长单位。(文中所有图片由医院提供)

通讯员:刘山青、戴希安、简文杨、乐虞莹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