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如何发展成心衰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血而引起的疾病,如果冠心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控制,就有可能发展成心衰。

冠心病与心衰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障碍。冠心病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减少了心肌的血液供应,使心肌细胞缺氧缺血,产生大量乳酸和代谢产物,使心肌细胞受损甚至死亡。长期的冠心病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厚,心肌功能逐渐减弱,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心脏排血能力减弱。这些变化会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当冠心病发展到较严重阶段时,心衰的恶化情况会逐渐出现。首先,心脏受损引起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使心脏排出血液的能力下降,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左心房内压升高,引起肺淤血,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心力衰竭的特征性症状。其次,心肌缺血和坏死还会导致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心室收缩末期内压增高,进一步增加了左心房内压和肺淤血的程度。最终,心脏因为持续的负荷和血液回流而进一步扩张、骤停、瓣膜功能不全,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脏负荷的不断增加也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

因此,冠心病发展成心衰主要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受损和心脏功能障碍,最终引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出现心衰症状。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展,对于避免心衰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已经出现心衰的患者,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