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皮肤和黏膜呈现黄色,通常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在新生儿中,黄疸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大约6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
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速度较慢,胆红素排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而产生的。通常在出生48小时后开始,最大值会在出生后3至5天内出现,然后逐渐减退,一般在出生后1至2周内会自行消退。
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黄疸。这种类型的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前24小时内出现,浓度也可能高于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所造成的Rh血型不符合,或者是由于宝宝体内出现胆道梗阻、红细胞增多症、溶血疾病、感染以及代谢紊乱等原因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及时关注宝宝的黄疸情况,若出现黄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检查宝宝的血液和胆红素浓度来判断黄疸的类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
-
新生儿黄疸换血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皮肤及巩膜发黄。当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换血疗法是治疗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换血疗法的目的是清除体内过多的胆红素... 详细»
-
-
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的影响
新生儿黄疸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对于生理性黄疸大多数情况下出生后2-3天出现,胆红素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胆红素值很少超过12.9毫克,且婴儿一般情况比较好,吃奶正常。对于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给婴儿... 详细»
-
-
新生儿黄疸换血
新生儿黄疸如果出现比较早,而且进展迅速,达到了换血的指标的时候,就需要采用换血疗法,避免引起胆红素脑病。主要是通过换血来换出血中的游离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同时患出血中大量的胆红素,纠正贫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