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3个月的疼痛,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慢性疼痛的机制:
1.外周敏化:外周组织如皮肤、肌肉、关节等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后,感觉神经末梢变得更加敏感,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增强。
2.中枢敏化:长期的疼痛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后,可导致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从而使疼痛感受更加剧烈和持久。
3.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如神经损伤、神经炎、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导致异常的疼痛信号传递和处理。
4.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可以刺激疼痛感受器,并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等,进一步加重疼痛。
5.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因素可以影响疼痛的感知和体验,加重疼痛的程度。
6.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可能影响对疼痛的敏感性和易感性。
7.其他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如缺乏运动、不良姿势、睡眠问题等、环境因素如噪音、温度等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与慢性疼痛的发生有关。
如果正在经历慢性疼痛,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可以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学习放松技巧等,以辅助治疗和缓解疼痛。
-
-
如何诊断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超过3个月的疼痛,常常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下是常见的诊断方法:1.详细的病史记录: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疼痛的性质、位置、强度、持续时间和可能的触发因素。病史记录还包括患者的... 详细»
-
-
慢性疼痛的概述
慢性疼痛通常是指持续存在的疼痛感觉,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相比之下,急性疼痛是一种短暂存在的疼痛感觉,通常与组织损伤或疾病有关。慢性疼痛可以出现在不同的部位,如头痛、背痛、关节痛等,且程度可从轻微的不适... 详细»
-
-
慢性疼痛的预防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关节炎、神经损伤、肌肉劳损等。以下是一些预防慢性疼痛的建议: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减轻压力都有助于预防慢性疼...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