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急性肝衰竭是指在原有健康状态下,肝脏在短时间内突然丧失大部分功能的一种疾病状态。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需要紧急治疗并可能危及生命。急性肝衰竭通常由药物中毒、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原因引起,导致肝脏功能迅速衰竭。
药物中毒是导致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常见的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消炎药,也可能导致肝损伤。除此之外,过量使用酒精也会导致急性肝衰竭。病毒感染是另一个常见原因,其中包括肝炎病毒和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自身免疫性肝炎也是急性肝衰竭的原因之一,这是一种由免疫系统攻击肝脏组织导致的疾病。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包括黄疸、腹痛、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标志物升高等,并可能导致昏迷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急性肝衰竭最终将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主要方法包括寻找并消除导致肝损伤的原因,辅助肝功能,包括输注血浆、肝素、抗生素和麦角胺酸等,以及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最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肝功能已经严重衰竭的患者来说。
总之,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危急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紧急治疗。预防急性肝衰竭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接种肝炎疫苗。对于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来说,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处理并注意用药安全。
-
-
急性肝衰竭症状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病毒感染、药物中毒、酒精滥用、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以下是急性肝衰竭的一些常见症状:1.黄疸:由于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 详细»
-
-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
急性肝衰竭是指在短期内发生的严重肝功能衰竭,常常导致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目标是保护残存肝功能、支持并维持肝功能,同时积极处理潜在的原发病因和并发症。以下是对急性肝衰竭治疗的分点... 详细»
-
-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
急性肝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原本没有肝脏疾病的患者,突然出现肝脏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样,具体如下:1.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病毒感染,是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这些病毒...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