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晓彦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皮肤科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炎,主要影响小血管,导致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等部位出现炎症和出血。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过敏性紫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患者的70%。主要表现为紫红色瘀点、瘀斑,可融合成片,主要分布在下肢和臀部,对称分布,严重者可累及上肢、躯干。一般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可在数周内消退,部分可反复发作。
2.关节型过敏性紫癜:约占所有患者的20%~50%。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发生在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反复性发作,可伴有关节腔积液。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缓解,不留关节畸形。
3.腹型过敏性紫癜:约占所有患者的10%~40%。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呕血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等。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可伴有压痛、反跳痛。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缓解,不留胃肠道后遗症。
4.肾型过敏性紫癜:又称紫癜性肾炎,是最严重的类型,约占所有患者的30%~60%。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肾小球肾炎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肾脏损害程度与过敏性紫癜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