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总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偏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原因可能与长期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等疾病有关。
1.长期营养不良:长期饮食不规律、挑食、偏食等,可能会导致体内营养摄入不足,使肝脏合成的总胆红素偏低。
2.缺铁性贫血: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如果体内铁元素缺乏,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的红细胞破坏增加,会导致间接胆红素生成增多,而肝脏无法将其全部转化为直接胆红素,使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出现总胆红素偏低的情况。
3.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导致造血原料不足,使红细胞生成减少,进而导致间接胆红素生成减少,出现总胆红素偏低的情况。
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导致总胆红素偏低,如维生素K1、苯巴比妥等。如果总胆红素偏低的情况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