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柳丹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针灸科
腹水是由于心脏病、肝硬化、肾病等疾病导致体内液体潴留而形成的一种症状。中医认为腹水是由于气滞湿困、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的,因此采用中药治疗可以调理气血,排除湿气,增强脾肾功能,从而缓解腹水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治疗腹水的药物有猪苓、茯苓、泽泻、泽令等。其中,猪苓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腹水;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祛湿、健脾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湿浊引起的腹水;泽泻味甘性凉,可清热利湿,通利小便,用于治疗湿热在下引起的水肿;泽令具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腹水伴有肿胀疼痛的症状。
此外,中医治疗腹水时通常会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如黄芪、炙甘草、茯苓等,以协同作用,加强疗效。
中药治疗腹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用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剂量。此外,中医治疗需要长期配合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配合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理疗方法,以全面调理身体,达到治疗腹水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腹水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选药、调剂,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同时接受西医治疗,应与医生协商,避免药物相互影响,达到中西医互为补充的效果。
总之,中药治疗腹水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患者配合专业医师的指导,并遵医嘱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