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芳艳 主治医师 助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肛肠外科
直肠下坠,又称直肠脱垂或直肠脱出,是指直肠在盆腔内不正常地下垂或脱出盆腔的情况。这是一种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通常由于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或松弛造成。
直肠下坠的主要症状包括肛门坠胀感、肛门不适、排便困难、排便残余感、直肠脱出感、股肱痛、性生活障碍等。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社交、情感和性生活问题。
造成直肠下坠的主要原因包括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或松弛、生产和分娩、骨盆肌群功能障碍、慢性便秘和频繁用力排便、骨盆器官手术后遗症等。此外,年龄的增长、卵巢切除术、肥胖、长期站立或劳动、慢性咳嗽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治疗直肠下坠的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盆底锻炼、生活方式调整、体位训练、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等。手术治疗包括盆底修复手术和直肠悬吊术等。选择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和个人偏好来决定。
预防直肠下坠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膳食纤维,减少便秘等。此外,定期进行盆底肌群锻炼也可以帮助预防直肠下坠。
总之,直肠下坠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盆底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小的困扰。通过了解相关知识、预防和合理治疗,有助于减少直肠下坠的发生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