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芳艳 主治医师 助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肛肠外科
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疾病,它是指在直肠黏膜上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物。它通常是由于长期便秘、饮食不良、肠道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一旦得了直肠息肉,患者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症状。
直肠息肉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腺瘤性息肉,它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一般不易引起不适症状;另一种是炎性息肉,它的生长速度较快,易引起排便不适。因此,患有直肠息肉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症状。
对于直肠息肉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通过肠镜检查、直肠指诊等手段来确定直肠息肉的大小和性质,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直肠息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镜下切除术,即通过肠镜将息肉切除;另一种是手术切除术,即通过外科手术将息肉彻底切除。对于一些较小的息肉,医生会建议患者采取观察治疗,定期进行随访检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正常的大便习惯,多摄入膳食纤维,减少便秘的发生。另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有助于减少直肠息肉的发生。
总之,对于有直肠息肉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科学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对改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