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芳艳 主治医师 助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肛肠外科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及其黏膜下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如长期慢性便秘、产伤、腹腔压力增高等导致直肠壁和肛门直肠周围组织松解松弛,从而导致直肠黏膜脱出或脱垂至肛门外,表现为排便时脱出肛门、坐位时感到肛门坠胀,严重时可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失禁等症状。
直肠脱垂主要分为三个等级:轻度直肠脱垂、中度直肠脱垂和严重直肠脱垂。轻度直肠脱垂主要表现为排便时出现肛门坠胀感,而且可以自行缩回。中度直肠脱垂则是排便时直肠黏膜脱出至肛门外,需要手动推回。严重直肠脱垂则是排便时直肠黏膜脱出并且无法自行回缩,甚至在行走或站立时也可能出现直肠脱垂。不同的等级,症状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直肠脱垂的病因很多,如长期慢性便秘、妊娠产伤、肛门周围组织松弛以及腹腔内肿物的压迫等都可能引起直肠脱垂。生活中,要尽量预防直肠脱垂的发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腔内压力增加,避免频繁提重物等。
对于直肠脱垂患者,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治疗。轻度直肠脱垂可以通过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等保守治疗方法进行调理。中度和严重直肠脱垂需要手术治疗,如直肠成形术、置肛管术等方法。手术治疗的同时,术后的护理和康复也是非常关键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病情的好转和康复。同时,也要注意术后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直肠脱垂的再次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