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一般来说,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占肝脏重量的5%以下是正常的,如果超过5%,就被称为脂肪肝。脂肪肝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长期患病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甚至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谷丙转氨酶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主要参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当肝细胞受损或死亡时,会释放大量的谷丙转氨酶到血液中,从而导致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因此,当患有脂肪肝时,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通常会升高。
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饮食不当、长期饮酒过量、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平时应该注意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果和粗粮,适量锻炼,避免酗酒。
一旦发现自己患有脂肪肝或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规律运动。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以及调整和监控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脂肪肝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病原因复杂,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平时应该注意饮食健康,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同时,对于已经患上脂肪肝的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