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阵发性窦性心肌缺血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它发生时心脏肌肉因为供血不足而出现缺血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胸痛、心悸和气短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心脏病突发或心肌梗塞。
窦性心肌缺血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造成的。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当它受到狭窄或阻塞时,就会导致心肌缺血。这种情况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更容易发生,因为这些活动会增加心脏的需氧量,而受到供血不足的心肌就容易出现缺血。
一旦出现阵发性窦性心肌缺血的症状,就需要尽快就医。心电图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它可以显示心脏肌肉是否出现缺血。此外,还可以进行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来确诊和评估病情。
治疗阵发性窦性心肌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硝酸甘油、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血管,以恢复供血的畅通。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很重要的。预防阵发性窦性心肌缺血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量的运动、控制饮食等。另外,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如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