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心肌梗塞,俗称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心脏疾病。当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时,心肌组织会因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足而受损,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这就是心肌梗塞的发生机制。
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往往表现为剧烈而持续的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出冷汗等症状。患者常常会感觉到一种像压在胸口的重物,疼痛可以放射到背部、颈部和手臂,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起晕厥和休克。心电图和血液学检查是诊断心肌梗塞的主要方式。
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疾病有关。此外,精神紧张、疲劳过度、情绪激动等也会诱发心肌梗塞的发生。因此,预防心肌梗塞十分重要,要通过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定期体检等方式降低患心肌梗塞的风险。
一旦确诊患有心肌梗塞,患者要立即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通常治疗包括溶栓治疗、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同时,患者在平时也要避免激发心梗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定期复查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