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
心肌缺血的后果可能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治疗心肌缺血的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控制体重。
3.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总之,心肌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危险因素的控制,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