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针对冠心病风险因素和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通道拮抗剂等;二是直接改善心肌供血和减少心肌耗氧的药物,例如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用来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小板凝聚,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主要是用来预防血栓形成,如华法林和雷帕吗多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改善心脏供血。
降脂药物主要是用来降低血脂,减轻冠心病风险,如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是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如依那普利和卡托普利等。钙通道拮抗剂主要是用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如硝苯地平和地尔硫卓等。
硝酸酯类药物主要是用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肌耗氧,如硝酸甘油和异山梨酯等。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用来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等。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日常的健康管理,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例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保持心理的健康态度,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