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心血管外科

心肌酶多少可判断为心肌梗死

来源:医联媒体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造成心肌缺血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心肌酶是一种在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后释放到血液中的酶类物质,通常用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

常见的心肌酶有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等。在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后,这些酶类物质会从受损的心肌细胞中释放到血液中。

一般来说,在心肌梗死发生后,这些心肌酶的浓度会在数小时到数天内开始增加,然后逐渐降低。因此,通过监测血液中心肌酶的浓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以及梗死的严重程度。

肌酸激酶是最早被用来判断心肌梗死的心肌酶,它在心肌损伤后的数小时内开始升高,然后在一天左右达到高峰,最后逐渐下降。肌红蛋白是目前用于诊断心肌梗死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在心肌损伤后的2-4小时内开始升高,持续升高24-48小时,然后缓慢下降。乳酸脱氢酶在心肌梗死后的1-3天内开始升高,峰值出现在3-4天,然后逐渐下降。

一般来说,如果肌红蛋白的浓度较高,并持续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等其他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患有较严重的心肌梗死。因此,心肌酶的浓度是判断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并不是唯一的依据,患者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临床指标并进行综合诊断。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