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晓彦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皮肤科
下肢丹毒是一种皮肤疾病,主要是由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这种病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细微损伤处进入皮肤及皮下组织。下肢丹毒主要表现为下肢皮肤出现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有时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和疼痛感。以下是下肢丹毒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在发病期间,患者要多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减轻下肢的水肿。如果患者有皮肤的破损,要及时进行清创处理,避免感染加重。同时要保持皮肤的清洁,避免搔抓。
2.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可以使用硫酸镁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进行湿敷,以减轻局部的红肿热痛。如果有皮肤的破损,可以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涂抹。
(2)系统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复发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动期间,需要给予持续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对于浅表的丹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手术治疗:如果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引起淋巴管堵塞,导致下肢出现象皮肿,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需要注意的是,下肢丹毒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