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心肌缺血是一种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早期表现,通常会在心搏无力、心绞痛等症状出现之前被发现。
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变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最主要的原因,它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堵塞,从而影响心脏的供血。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供血不足的程度,严重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的诊断通常通过心电图来进行。心电图记录了心脏的电活动,通过观察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是否出现缺血的症状。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包括ST段压低、压抑等特征。此外,还可以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扫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确定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治疗心肌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它们可以帮助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脏负担。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等,可以帮助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手术治疗主要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严重狭窄的病例。
除了治疗,预防心肌缺血也非常重要。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心理压力等都是预防心肌缺血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