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成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通常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胃息肉可单发或多发,可分为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胃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内镜下治疗
1.适应证:胃息肉的内镜下治疗主要适用于有症状的胃息肉,如出血、腹痛、腹胀等,以及直径大于2cm的有恶变倾向的息肉。
2.方法:内镜下治疗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内镜下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于直径大于2cm的有恶变倾向的息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胃息肉的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直径大于2cm的有恶变倾向的息肉,以及内镜下治疗后复发的息肉。
2.方法: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切除息肉,但创伤较大,恢复较慢。
三、治疗后注意事项
1.饮食:胃息肉切除术后应禁食6-8小时,之后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酒等。
2.生活习惯:胃息肉切除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同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3.定期复查:胃息肉切除术后应定期复查胃镜,以了解息肉的复发情况。对于有恶变倾向的息肉,应遵医嘱进行长期随访。
胃息肉的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等因素来选择。同时,患者在治疗后应注意饮食、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
-
胃息肉检查
早期胃息肉无明显症状,随着息肉生长,可引发上腹隐痛、腹胀等病症。此时及时就医,做好胃息肉检查,能够完成胃息肉诊断,确诊病情后以便做好内镜切除、外科手术切除等治疗手段,避免胃息肉发展引发更恶劣危害。 详细»
-
-
割了肠息肉和胃息肉
割除肠息肉和胃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手术,下面将从手术过程、术后护理、饮食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答。一、手术过程1.麻醉:手术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2.切除... 详细»
-
-
胃息肉切除后胃疼
胃息肉切除后胃疼可能与手术创伤、胃酸刺激、胃痉挛等有关。-手术创伤:胃息肉切除时,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术后可能会出现胃疼。-胃酸刺激:术后胃黏膜处于修复阶段,胃酸可能会刺激受损的胃黏膜,引起胃疼... 详细»
-
-
胃息肉复发胃反酸烧心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上长有的良性病变,通常无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胃息肉可能会导致胃反酸和烧心等不适症状。首先,胃反酸是指胃酸和消化液进入食道,导致食道粘膜受到侵蚀,出现疼痛和不适。而烧心则是一种疼痛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