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胃糜烂,又称胃黏膜糜烂,是指胃黏膜表面的浅层溃疡。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受到破坏,导致黏膜出现破损和炎症。胃糜烂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反流、酗酒、吸烟等。
胃糜烂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胃糜烂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伤。
生活方式调整也非常重要。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此外,患者还应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保持心情舒畅。
对于胃糜烂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一般来说,轻度的胃糜烂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得到治愈。对于重度的胃糜烂,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胃糜烂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