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柳丹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针灸科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理论,痛风主要可分为肾阳虚型、湿热型、痰浊型、气滞血瘀型和肝肾阴虚型等几种类型。
肾阳虚型痛风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多发生在下肢关节,痛风结节较少。患者常感觉畏寒怕冷,肢体发凉,尿频,舌质淡红,脉沉细弱。
湿热型痛风患者常以急性关节炎为主要症状,伴有红、肿、热、痛,且症状明显,痛风结节多见。常伴有口干、口苦、腹胀等湿热症状,舌苔黄腻,脉滑数。
痰浊型痛风患者病程较长,关节疼痛、红肿较轻,伴有痰饶阻滞、身体疲倦、思维迟钝等症状。舌质胖大,舌苔厚腻,脉滑。
气滞血瘀型痛风患者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红肿,痛风结节较多,伴有情志不畅、胸闷、胁痛等症状,舌质青紫或紫暗,舌苔薄腻或黄腻,脉弦涩。
肝肾阴虚型痛风患者主要症状为慢性关节炎、无力、眩晕、耳鸣、盗汗、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脉细数。
在治疗痛风的过程中,还需避免高嘌呤食物,加强体育锻炼,保持适当体重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