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糖尿病心肌缺血是指由于糖尿病导致的心肌缺血病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和神经受损,进而增加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氧,会出现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自身代谢异常,较普通人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糖尿病心肌缺血患者往往有以下特点:首先,心肌缺血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且疼痛的感觉可能会减轻,甚至丧失。其次,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这些因素也会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风险。最后,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的症状和程度。
预防糖尿病心肌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改善血脂和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首先,患者应加强自身的血糖控制,按时服用药物、定期检查血糖指标。其次,控制血压和血脂同样重要,饮食和运动是控制这些因素的重要方式。另外,要避免过度饮酒、戒烟、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也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干预治疗。
总之,糖尿病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均有较大影响。因此,患者应该了解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及时干预治疗,降低疾病对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