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双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是一种中风的类型,通常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的。椎基底动脉是大脑供血的重要动脉之一,它们负责供血到脑干和小脑。当这些动脉供血受阻时,大脑的一部分就会缺血,导致症状出现。
双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症状可能包括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复视等。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言语障碍、协调障碍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动脉供血不足的程度以及缺血的位置和范围。
患有双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人群通常有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吸烟等。除了这些危险因素外,颈部受伤或颈椎畸形也可能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
诊断双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通常需要进行脑部CT或MRI检查,以了解缺血的位置和范围。另外,还需要进行血管超声、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来确定动脉供血的情况。
治疗双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包括抗凝血、抗血小板、溶栓等药物。对于一些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手术或开颅手术来恢复动脉供血。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语言训练、康复训练和生活自理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双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需要控制危险因素的影响,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意外伤害等。